只能說賈璉沒有白努力,也可以說明中后期儒學內部自身的分裂,營造出了一個不錯的環境。
后人哀明而惡清,與此有關吧。清朝用屠刀扼殺了一個民族思想的自由。
思想一旦無法自由,認知就被限制在一個局限的范圍內。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滿清統治者罪莫大焉。
新一次內閣會議上,李元對于內閣的拖沓非常直接的表達了不滿。
“實學入科舉一事,內閣還是要快一些的,不能一直這么拖著。”
散會前,李元點了一句之后,起身離開。
眾閣臣表情凝重的恭送。
林如海作為首輔,內閣被批評了,無疑要承受最大的壓力。
李清遭到林如海沉默的目光長時間注視,分管禮部的閣臣無疑壓力也不小。
“我這便去一趟禮部!”李清硬著頭皮也要答應下來,拖子決不好用了,否則首先倒霉的是自己。李清可不會為了同僚的利益傷及自身的前途。
內閣的壓力來自何處,當然是各級官僚的利益使然。
科舉是否公平的問題,不必贅述,各級官員有的是手段作弊,無非就是會不會被爆出來。
現階段的科舉利益鏈自上而下已經很成熟了,想要改變注定要傷及既得利益者。
所以,反對科舉改革的不是內閣,而是從禮部到最底層的縣令。
加入實學的內容后,很多事情就不保險了。因為這條利益鏈上的很多人,自身是不懂實學的。
林如海嘴上不說,回到辦公室后,想了很久,最后得出的結論是皇帝是故意在折騰,或者是希望有所作為的皇帝與希望平穩的內閣之間的矛盾。
這是一件很無奈的事情,現任內閣在承輝帝時期,主要的工作就是維持穩定。
林如海晉級首輔之后,承輝帝已經沒多少變革的動力了。皇帝凡事求穩,還能指望內閣求變么?
當內閣與皇帝之間發生矛盾,要么內閣改變,要么皇帝換人。
如何與一個銳意進取的皇帝相處,這是林如海這個首輔必須面對的答卷。
林如海第一時間想到了賈璉,與這個女婿之間的關系,幾乎是在成為首輔的同時出現了變化。
一開始是賈璉刻意保持距離,后來是賈璉多次與內閣作對,發展到現在翁婿之間關系不那么和諧了。
毫無疑問,賈璉屬于激進的變革派,并且整出了很多新花樣。承輝帝年間的各種新事物,多數是賈璉一手搞出來的。
從結果看很不錯,但是因為利益分配出了問題,賈璉為首的這個團體,在林如海看來危機四伏。賈璉個人乃至賈家,隨時有傾覆的危險。
尤其是在新君登基之后,林如海內心是非常擔心賈璉,但凡新君李元表現出哪怕一丁點對賈璉的不滿,他都會遭到最兇殘最猛烈的圍攻。
現實讓林如海大跌眼鏡,賈璉在新舊交替的過程中,表現的非常穩健,非常絲滑的成為了新君李元倚重的大臣。
并且李元還要借助賈璉的實學理論,對現有的科舉制度發起沖擊。
下值之前,林如海派人去通知賈璉,下值后去林府一趟。
賈璉接到通知時并不意外,如果林如海到這個時候還不主動聯系自己,他就不夠格坐在首輔的位子上,屆時賈璉將帶頭倒林。
下值后的賈璉派人回家通知一聲,自己帶著隨從來到林府。
林如海已經先一步回到家里,管家親自在門口等著,賈璉一到便被領進書房。
“你到底要做到何等程度?”林如海待賈璉落座后,迫不及待的發問。
賈璉笑著反問:“林相以為,當今朝局如何?”
林如海沒想到他會如此反問,本能的思索了一番之后才答道:“總體而,國家安定,朝廷內部基本穩定。”
對于賈璉稱呼職務,林如海并沒有太在意,心里不舒服是肯定的。
“我的觀點正好相反,無論內外,暗流涌動,危機四伏。”賈璉很不客氣的反駁林如海的觀點。
林如海并未動怒,反而很冷靜道:“愿聞其詳!”
賈璉道:“先說外部,歐洲列強已經看到了工業革命的威力,各國陸續進入工業化。眼下歐洲正在進行一場養蠱似的戰爭,必將大大的推動歐洲軍事理論和科技的進步。如果我方一成不變,二十年后戰爭結束,歐洲在軍事方面不難趕上我國甚至超越。屆時,有著豐富戰爭經驗的列強,為了尋求更大的市場,注定要與我國爭奪南洋周邊的各國。到時候,只要一場戰役的失敗,先帝所有變法的成果都將付之東流。”
林如海聽了面露凝重,還是反駁了一句:“重了!我天朝泱泱大國,疆域廣闊,即便丟失了海洋,也不至于危及根本。”
賈璉厲聲道:“非也,一旦南洋有失,內部矛盾注定要集中爆發。屆時朝廷內部黨爭必將激烈,非此即彼。底層百姓無以為生揭竿而起,處處烽火。外敵趁機登陸可以想見,有史書為證,賈某并非危聳聽。實際上林相很清楚,先帝的新政并沒有觸及內部問題的根本,不過是淺嘗即止。先帝是通過對外擴張來緩解內部矛盾,這點非常的肯定。”
林如海被懟的啞口無,周帝國內部的問頭,他能不清楚么?就是因為太清楚了,所以才不敢去碰觸。
“你以為有新君的支持,你的變法就能成功么?大錯特錯!一旦觸及到根本利益,所有人都會聯合起來,徹底的打倒你。到時候,包括先帝的變法成果在內,你個人的努力成果在內,都將被吞噬的干干凈凈。你沒有了,賈家也沒有了,一切都沒有了。”
急眼的林如海,調門突然拉高了許多,眼珠子也瞪圓了。
賈璉淡淡的笑了笑:“一群冢中枯骨,在璉看來,即便是聯合起來,也不過是烏合之眾,土雞瓦狗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