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主事職務相當于,首輔辦公室主任,級別不高,但是位置很要緊。
即便洪達生沒有任何問題,賈璉也不會留著他。即便林如海當面交代要照顧,賈璉也不會留著他。
總而之,這個位子必須是親自提拔的人。
本朝太祖做了一件最了不起的事情,那就是停掉了經筵日講。
大大的削弱了文官集團對皇權的影響力,也降低了翰林的工作量。
這不是說翰林就沒有事情做了,這個群體不但要做好筆桿子,還要做好皇室后代的教育,以及有機會調到內閣做各辦公室主事。
在這個位置上做個幾年下來,可以選擇外放做一任知縣(上縣)或者知府(中下),從做官的角度說,比起那些從知縣做起的官員,起步還是高了很多。不要小看從七品到六品,這兩級只要跨過去,就甩掉了差不多一半的官員。
絕大多數官員的仕途止步于三品,只有少數幸運兒才能越過三品,成為所謂的高官。
任何行業,能夠達到巔峰,從來都是少數人。仕途之道,更為艱難。
完成交接后的洪達生,沒有選擇去任何一個部,而是提出外放。
這說明了他的野心,鑒于他曾經作為首輔辦的主事,出任知府的話,只能是金陵這一類大城市的知府,官階四品。
下面的事情賈璉交代之后不會盯著,等著回復即可。
新任主事梅俊生上任第一天,自然是要拜見直屬上司的。這個位置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專門為賈璉服務,不要伺候其他大佬。
梅俊生無疑是眾人羨慕的對象,他這個正七品翰林跳級到了正六品,完全就是因為被賈璉看上了。
當然也是有相應后果的,那就是今后個人的前途和命運與賈璉牢牢的綁在了一起。
這在官場里是常態了。
對于梅俊生而,現在還不是高興的時候,如果不能令賈璉滿意,隨時可能被替換,后果是終生止步于六品。
賈璉沒搞那么多花樣,看一眼進來的梅俊生,很干脆的交代一句:“完成交接了就去干活!”
接到調令后做了無數準備,此前緊張的掌心冒汗,卻只等來這么一句交代,實在是大大的出乎了梅俊生的預料。
真實情況是賈璉也沒啥可選的,翰林院那邊素來不對付,此前在內閣里,賈璉是唯一沒有配主事的閣臣。
既然如此,隨意挑一個,先用著唄。反正做的都是一些文書處理的工作,觀察一段時間再說。
仕途被耽誤多年的吳安中,在武庫的交接過程中遲遲不肯簽字,執意要將賬目算清楚。
此事在各部中產生了不小的影響,關鍵兵部的上司們還不敢拿他如何,這位能去賈府,還能被賈璉親自送出門。還是前首輔張庭恩的小舅子。
兵部方面只能捏著鼻子配合他的算賬,虧空全部補上,生怕他不肯簽字接任,鬧出大事。
此事結合賈璉出任首輔,造成了不小的暗流,京城六部下屬的各級部門,都在悄悄的想法子“平賬”。
折騰了差不多半個月,吳安中才算正式上任,這個時候他可以確認,武庫的賬目上沒有太大的問題了。
就在兵部上下以為渡過一關的時候,岳齊卻不這么認為,反倒認為這是一次開始。
這日上值后,岳齊徑直來找賈璉,問過梅俊生,確定賈璉在,這才敲門。
“賈相,這是兵部拿出的軍改方案,您請過目。”岳齊雙手奉上一份最新的軍改方案,停下手里的筆,微微后仰看著岳齊,再看看桌面厚厚一摞子方案,抬手往外推:“兵部的事情,本相不宜插手!直接轉呈御前吧!”
岳齊恍如被電打了一般,抽搐了一下,過了一會才默默的上前,拿回方案轉身告辭。
門關上的瞬間,岳齊聽到身后輕輕地“哼”,渾身力氣少了一半,架子也塌了,腳步變得越發的沉重。
作為昔日唯一的武將出任兵部尚書,進而入閣,岳齊曾經風光無限一時無兩。也曾經想著干一番事業出來,讓所有人看好咯。
現實情況是他成為閣臣后快速的失去了銳氣,即便有承輝帝的看好,也遲遲沒有對舊有軍制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反而成為了軍方利益代人。
李元登基之后能忍著他,完全是因為林如海這個首輔能忍著他。
岳齊自己都搞不懂,什么時候他的辦事風格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變得能拖就拖。兩任內閣期間,拿出來的軍改方案一直毫無新意。
因為閣臣這個位置太舒服了么?岳齊心里沒有答案。
剛才去見賈璉,在岳齊看來是一種站隊和表態,當初他就是這么對林如海的,效果還不錯。
同樣的一招對付賈璉,得到的結果是沒有結果,賈璉不愿意與之有任何瓜葛,這就不是低頭認慫就能過去的事情。
有個事情岳齊還真的不知道,當初賈璉遇刺時,刺客用的步槍和左輪是哪來的。岳齊根本不清楚,范平的人卻經過長時間的調查,判斷武器出自軍方,流出的方式是報廢。這本來是軍方的一項福利,每年在軍械方面有百分之十的報廢率。換下來的武器,從來不是真報廢,而是被出售了。
還有一件事情,岳齊大概也不知道,就算知道也無所謂。那就是京營三大鎮,在他入閣之后,每年武器的報廢率達到了三成,遠高于正常標準。
那么京營三大鎮的實際情況如何呢?岳齊心里還是有點數的,這些年京營三鎮的情況確實不那么美妙。
此前組織一個混成協前往安西輪戰時,這個問題就暴露出來了。最后還是以京營官兵不善在西域作戰為理由,從陜甘兩地緊急增調了三千新兵,又從草原各部增調了一千騎兵,才算是齊裝滿員。那么京營三鎮出了什么問題呢?
賈璉這邊掌握了非常清楚的信息,京營三大鎮只達到了七成額員,其次就是騎兵數量遠遠不足。在選派官兵的時候,大量的官兵不愿意去安西輪戰,各種跑送禮跑關系。只能說京營三鎮成立之初還能算精銳,但腐敗速度也很快,現在的戰斗力如何,真不好說。
唯一還能保持相當戰斗力的只有神機營,這還是因為皇帝盯得緊。日常訓練和人員補充之類的工作比較到位。
還有就是當初底子打的牢固,神機營的征募工作每年都有,從全國各地募兵,保持新鮮血液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