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朝西南,安順城外。
朝廷終于把火器送到了。張恪第一時間便讓李如松對其予以秘密的封存。這是他們的秘密武器,要在適當的時機才會拿出來用。李如松及其手下早在當初抗狼援虎時,便已經清楚火器的使用方法了,所以也并不需要再做什么練習,所以他們才決定暫時將這些火器藏起來。
王大丫如今已經沒有每日放消息出來。一來,目前局勢平穩,并沒有什么重要消息要傳遞;二來,鷹將太過頻繁地飛越于城池上空,也有暴露的風險,若無必要那還是要減少這樣做,比較穩妥一點的。
朝廷的軍隊沒有主動攻城,因為那顯然并不明智,徒增傷亡。他們更希望叛軍主動出城,而且他們判斷叛軍是必須出城的,只不過不知道要到什么時候。當初蕭宏為應對可能的兵禍,于城中囤積了大量的物資,并采取了各種措施,嚴控物資的供應。但這些物資的數量究竟還有多少,如今只有叛軍的高層才知道的。不過,畢竟整個地區干旱了兩年多,哪怕蕭宏未雨綢繆,也不見得能囤到多少物資的。從這個角度想,決戰的時間應該不遠了。
自從拿下安順城后,叛軍通過互換人員,將自己的十萬家小接了進去。不過,叛軍顯然也不傻,后面陸陸續續的,他們又將城中十多萬被其視為“累贅”的老弱病殘給放出了城。這一波去蕪存菁的操作,雖然玩得很溜,卻也從側面說明了,城中的物資應該還是比較緊張的。因為若是物資充裕的話,把這些人留在手上做人質,難道不香嗎?義軍是要和朝廷搶人、搶心、搶地盤的,哪有平白放人走的道理的。
安順城,城主府。李原李胡子,帶著幾名手下跨過了大門,直奔劉通劉千斤的居所。自順利拿下安順城,有了場地、武器,也有了相對充裕的時間后,義軍方面便于城中,加緊了對手下兵士的操練,以期迅速的提高戰力。而具體負責操練事宜的,便是李原。
在義軍的三大領袖中,李原算得上是相對低調一點的。事實上,劉通和石龍在災情之前,就已經各自于西南地區都闖下了不小的名聲了。也是因此,大災后,便有許多人慕名過來投靠他們了。一開始的時候,其實誰也想不到這場災難會持續這么長的時間,波及范圍這么廣,影響到那么多人的人生。
劉通作為一方豪杰、喜交各方人物,初時也只是本著簡單的助人為樂的心情,收容前來投靠的朋友的。哪知道,災情一直持續,仿佛沒有終點一樣,也因此來投靠的人,越來越多,越來越多。雖然劉通有些積蓄,但也經不住這么多人的花用啊,尤其是糧食,在災情之下,更是有錢都沒地兒買去。可是,困難歸困難,劉通本就是個仗義疏財的性子,更做不出驅趕朋友的事情的。這種情況下,趕他們走,那就是逼人淪為流民,甚至逼人去死,劉通狠不下心來。
然而,若不趕人走,這一大幫人又該如何養活呢?再這么下去,糧倉馬上就要見底了。就在這個時候,李原找上門來了。據李原自己所,他們家族世代居于靠近西域一帶,是那里數得著的大地主,家里面別的沒有,糧食倒是有不少的。他聽說了劉通的壯舉后,感佩于其義薄云天的壯舉,因而決定出手相助。
劉通雖然覺得這個事兒,有點奇怪,可是沒辦法啊,再這么干耗下去,這一大幫人便要喝西北風,活活餓死了。于是,劉通便從了李原所,帶著人往西轉移,來到了其所在的,靠近西域,一個叫做房縣的地方。在房縣,果如李原所說,他還真的在這里囤積了大量的糧食。這不禁讓劉通喜出望外,對李原大為感激。
之后,越來越多的流民被吸引,來到了房縣。初時,他們也是來者不拒,可是隨著房縣收容災民的消息越發的傳開后,引得各地的百姓紛至沓來,包括石龍所帶領的一大撥人也來到了這里。短短一個月,這里便陸陸續續的涌進了五六萬人。這個時候,劉通等人便又開始發愁了。他們不知道為什么短短的時間里,就有這么多人聞訊而來,這事兒多多少少有些反常。可是,來都來了,難道要趕走他們?可若是不想辦法,這些人要怎么活下去呢?李胡子的那些存糧,可撐不了太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