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馬庫拉格之耀不語,只是一味出港
多恩大步流星地在赫拉要塞的走廊中穿行。
之前基里曼與他分開的時候,是希望他們二人都能在這段時間里暫時擱下之前種種不合的意見,在做別的事情的同時冷靜下來仔細思考一番。多恩覺得這提議沒什么問題,因此同意了。在這場波及了整個馬庫拉格世界的意外發生之前,他暫時擱置了與天獅戰團或者審判庭有關的問題,專心在研究自己斷臂的替代方案上,直到現在。
當地時間本來已經入夜,然而,從廊間的觀景窗中落進來的并不是馬庫拉格原本干凈澄澈的夜空中閃爍著的點點星光,而是亞空間的骯臟色彩。象征了某種意義警報聲響徹要塞各處,尖銳地撞擊著所有人的耳膜。據多恩所見,基里曼的部下,不論是星際戰士還是凡人軍,都一如既往地訓練有素,所有人都在這種聲音的刺激下亂中有序地忙碌著,但依然尚未有人能夠告訴這位原體,除了大家都看得到的表征之外,整個馬庫拉格到底陷入了怎樣的狀況當中。
這就是為什么他必須要找到他的兄弟,但很遺憾的,作為馬庫拉格,乃至于整個奧特拉瑪五百世界的主人,基里曼現在也沒有完全掌握事情的全貌。任何指揮官對現狀的把握都必須依賴一線觀察員傳遞來的情報,所以,如果一線觀察員傳來的情報本身就很混亂,甚至自相矛盾,那么哪怕是原體,也做不到從中推論出準確的情況。
“目前我們唯一知道的是,敵人不是從曼德維爾點來,而是直接在馬庫拉格軌道附近撕開了亞空間裂隙,打了我們一個措手不及。”基里曼如此解說時口中發苦,“敵人沒有在意艦隊與天體之間的引力影響,或者他們就是故意將這當作武器。不僅裂隙附近的艦船因毫無防備而轉瞬間就被亞空間、引力波或者敵人的炮火撕碎了,離得稍遠些的也被直接堵在空港里任人魚肉,就連馬庫拉格,這個世界本身,也不得不在應對敵人進攻的同時應對自然災害――監測部門向我發布了大規模地震與海嘯預警,所有的城市都得迅速進入避險流程。或許唯一的好消息在于,赫拉要塞的地勢足夠高,不會受到海嘯的侵襲;至于地震,機械教的地殼固著設備會盡量處理。”
又一陣震動從他們的腳下傳來,基里曼苦中作樂地擠出了一個笑容:“哎,看來他們的技術也沒有他們喜歡吹噓得那樣神乎其技。”
這倒有點錯怪機械教了,畢竟這些紅袍怪咖在建設相應設備的那時,無論如何也預想不到現在這種極端情況。赫拉要塞又坐落在馬庫拉格最高最大的山脈之上,這里本就是地震多發的板塊交界地帶。帝國建筑的抗震等級已經隨著材料學的進步增長到了匪夷所思的高度,但這也并不意味著,要塞的承重結構不可能被高等級的地震搞塌。
多恩點了點頭,沒有作出評價。有關赫拉要塞的抗震等級這件事,他可能比在這間要塞里睡了一萬年的主人本人都清楚的多――要知道,當年基里曼在色薩拉一戰被裝進靜滯力場之后,可是多恩來到這里,親自翻修并加強了整個赫拉要塞的自律防護措施。因此,他越過了這個問題,直接轉向更核心的方面:“我們的敵人到底是誰?”
“還不清楚。”基里曼的聲音當中透露出一股因事情失控而產生的煩躁,“近乎所有的前哨站都在這個龐大亞空間裂隙展開的那個瞬間里失能了,鳥卜儀陣列的示數也一團糟,通訊線路里到處都是無意義的廢碼。我們現在只能勉強知道敵人有三艘戰列艦,一百艘以上的護衛艦――這是個約數,因為敵軍的艦隊規模似乎每時每刻都在繼續擴大。從馬庫拉格衛星上傳來的信息說,他們從艦隊中幾艘艦船的識別碼辨認出這是鋼鐵勇士的艦隊,但在他們表示將進一步確認這個情報之后,這個監測站就再也沒有傳來回音了,我們依然不知道是否可以將敵方的整支艦隊都認定為歸屬在鋼鐵勇士的統一調度之下。”
“但至少他們確實在。”多恩點了點頭。
情況糟透了,馬庫拉格上的帝國軍隊――不論海軍還是陸軍――簡直就像走出拐角后陡然被人套了麻袋,在什么也看不見的情況下被不知道什么人飽以老拳那樣。一些意志不堅、水平不夠的指揮官在這樣的情況下會因無法發出有效指令而造成潰敗,但原體的心智與戰術眼光都遠遠在這個基準線之上。
“無論如何,你應該作出反擊。”多恩語氣平靜地指出。他們的確不知道這個亞空間裂隙是怎么產生的,敵人又具體是哪一家哪一戶。知道這些或許確實能讓他們打得更輕松、更有針對性一些,但更現實的問題是,他們已經在挨打了,就必須得還手,才能為自己爭取重整態勢的喘息空間。
基里曼同意這個觀點:“所以我已經要求空港最外圍的艦船直接進入戰斗狀態,為港內的艦船爭取時間,同時馬庫拉格之耀號也將直接出港,帶領這次反攻。現在我們能做的只有等待,等待還能動的艦船一邊作戰,一邊偵查前線的情況。”
多恩點了點頭,沒有發表反對意見。他是贊同這一戰術安排的――哪怕他們都知道,空港之上的諸多艦船,將會因為這輕飄飄的幾句話命令陷入怎樣的慘狀當中,也是一樣。
因為戰爭當中,除了將無數活生生的人命和海量的珍貴資源兌換成籌碼,扔進這個可怖的祭祀場,為己方換取一絲微薄的勝機之外,總是沒有別的辦法可想。
――
在天空裂開、警報發出的幾乎同時,馬庫拉格地面上安置的強大護盾及防空系統就都已經啟動了。可掌管這些對空強大武器的班組都沒有想到,他們首先需要擊落的東西,是帝國己方艦船被各種原因破壞后,又被馬庫拉格的引力捕獲而落向地面的巨大碎片。
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城市上方的天空被亞空間的裂隙撕碎,任何凡人哪怕只是作出抬頭仰望的動作就會有被混沌腐化的風險。但在城際廣播中反復回響的警報和忠告根本沒法阻止市民們向天空看去――在馬庫拉格機制優秀的教育體系之下,當中的公民確實都至少識文斷字,懂得聽指揮,并且在許多次不幸降臨的戰火當中訓練有素。但在眼下的情況里,人類“看向可怖聲響的來處以確定自己的逃亡方向”這種寫入基因的本能,還是會輕易地壓倒后天經由教育得來的習慣。
除開亞空間污穢的光芒之外,馬庫拉格原本寧靜的天空當中其實另有璀璨的光源。巨大戰艦流星般的引擎、相互開火或擊中時發出的光芒連尚在白天的半球地面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更不用說被引力捕獲的戰艦殘骸向地面墜落時,與空氣摩擦產生的巨響和火光了。馬庫拉格的人民或許已經見慣了各色戰機從太空向下俯沖的景象,也熟悉星際戰士空降倉劃破空氣時產生的流火――但這個,動輒數千乃至上萬噸的,根本就是一棟摩天樓大小的金屬結構裹挾毀天滅地之勢從天而降,則完全不是同一個量級的。
甚至于,這些從艦船上被整塊撕下來、不幸墜落的火球當中其實還有勉強能用的維生裝置和活人。天空上正在發生的事情要比地面上所見的更加殘酷,對這些人來說,也不知是在艦船殘部與大氣摩擦的過程里被蒸煮而死幸運一些,還是被地面城防的高射炮擊中、在沖擊中因某種原因死去干脆一些。
最為殘酷的事情當然發生在軌道上,因為這種突如其來的攻擊和莫名其妙的死亡在戰火連天的銀河當中已經司空見慣了,唯一永遠會燒灼帝國人神經、帶來烈火般的憤怒與仇恨的,只有背叛。
在軌道上,造成艦船減員沉沒的并不僅僅只有敵人的出現、沖撞,以及射擊。馬庫拉格之耀號也在出港。
帝國攝政班師回朝時帶回了極限戰士的一連與二連,其中二連隨他本人回到了馬庫拉格地面,一連則和一眾極限戰士系子團一同留在太空上,照料榮光女王戰列艦以及相應的護航艦隊。這些由星際戰士主要控制的艦船在接受到自己基因之父的命令之后,便像往常一樣立刻展開了行動,準備出港進行迎擊。但是――四周泊位的艦船無法配合他們的動作,甚至于整個艦隊當中的一些艦船自身也出了問題,無法立即對命令進行響應。
因為不論如何,帝國中的艦船都必須要由人來開動;這些在崗位上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工作者又大多是肉體凡胎的男男女女。帝國的基石也大多是由這些人壘砌而成的,但很可惜,這些人也很容易受到亞空間的影響。意外發生時,亞空間能量的沖擊令許多機組成員在轉瞬間遭受到腐化,又傷害到了更多人的心智。這令每一條艦船中的各個部位都產生了混亂,并且一時間陷入了極端的人手短缺當中,難以迅速處置。像基里曼麾下這些由原鑄星際戰士進行調度的艦船一般,能夠在這樣的極端情況下迅速響應的,才是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