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710《柏林情話》
3月19日一大早,張桂芳就起來和面。
昨兒個唐植桐說想吃面條,今兒就得安排。
面粉加適量水,攪拌均勻、反復揉搓成團,拿到案板上用搟面杖一點點按壓延伸成餅。
張桂芳時不時的往面餅上撒些面,防止面餅黏連,不一會的工夫,面餅的直徑就變得比搟面杖還要大。
摸摸厚薄,張桂芳覺得差不多了,遂將面餅疊起來,然后手里操著刀,“嘎達嘎達”開切。
“媽,今早吃面條嗎?”鳳芝被外面的動靜吵醒,穿上衣服,揉著惺忪的眼出來。
“嗯,快洗臉刷牙。”張桂芳沒有回頭,專心切著面。
四九城吃面有講究,面條的寬度得應季而變,天冷的時候就細一些,天熱的時候就得寬一些。
細一些涼的慢,大冷天“吸溜吸溜”吃口熱乎飯,從內舒服到外。
夏天就不成了,哪怕寬面條涼得快還不過癮,還得再過一遍井水,俗稱涼面。
眼下這時節,不適合吃涼面,所以張桂芳切的面條沒有那么寬。
切好面條以后,往上面撒點面粉,然后雙手抄起來一抖擻,放在蓋簾上等待下鍋即可。
至于吃法嘛,張桂芳打算一會問問兒子。
“我簡單做個炸醬吧。”唐植桐起來后,聽了老媽的問詢,答道。
四九城吃面條一般有兩種吃法,炸醬面和涼面。
炸醬面能一年吃到尾,葷腥是必不可少的,再搭配幾樣時蔬菜碼兒就是一道美味的家常便飯。
涼面偏清淡,基本沒有葷腥,白水面條在井水里洗個澡,撈到盤子里,撒上咸菜粒、黃瓜絲、蒜末,攪拌一下就能吃。
條件有限,唐植桐做的也不麻煩,主料是昨兒晚上晾好的鮮嫩香椿芽,切丁備用。
小半勺豬油下鍋,油熱起來以后,將香椿芽丁一股腦的倒進去翻炒。
雖然油不多,但盡量讓每個香椿芽丁都粘上絲絲油星。
炒的差不多時,再放入醬油、鹽調味,然后盛出來當炸醬。
條件有限,也只能先這么著了,不過對于香椿芽來說并不算單薄。
在四九城百姓的食譜上,香椿芽唯一能跟大葷沾上邊的恐怕只有香椿魚兒一道菜。
其他什么香椿芽拌豆腐、香椿豆,都是滴上兩滴香油就算完事,哪怕是香椿芽炒雞蛋,恐怕也是以水炒居多。
“哥,你說面條可以拌蘋果醬嗎?”煮面條的空隙里,鳳芝洗刷完,盯著鍋里的面條流口水。
“甜面條?你怎么琢磨的?邪門的吃法。”唐植桐知道妹妹這是惦記著蘋果醬,不過還是搖頭拒絕了妹妹的提議。
豆腐腦、豆漿有甜咸之爭,但放在面條上,恐怕都是吃咸口、辣口,即便是有點點甜也是以調味為主,而不是喧賓奪主。
盡管沒有蘋果醬,鳳芝依舊埋頭干飯,就差將頭埋在碗里了。
“媽,您今兒抽空燜點黃豆吧,今晚咱做點香椿豆吃。”唐植桐吃的也香,家里的主糧是玉米面,吃面粉的時候少了。
雖然每個人糧食定量中的面票比例沒變,但現在糧店供應的面粉并不是很及時,已經隱隱有下降的趨勢。
“行。”張桂芳點頭應下,看了眼孩子們,準備給吃完的加上兩勺湯。
面條湯里有面條制作過程中的面粉,是絕對不能浪費的,得喝進肚子里,原湯化原食。
“什么是香椿豆?”小王同學還是頭一回聽說,好奇的問道。
“香椿芽跟燜黃豆拌的涼菜,滴上兩滴香油,挺好吃的。”唐植桐牙一呲,說道。
所謂的好吃要看跟誰比,香椿豆比不過大魚大肉,但比拌野菜還是可口一點的。
吃碗面條,灌上半碗湯,都快出門了,唐植桐才想起自己今晚得繼續去換香椿芽,與香椿豆無緣吶!
“媽,我這陣子一直忙,學校里有些事沒顧上處理,今天可能得晚些時候回來,你們先吃不用等我。”唐植桐一只腳踏出了門,另一只腳還在屋里,停下腳步,算是通知了一聲。
“知道了,我多拌點香椿豆,給你留著。”張桂芳在屋里應了一聲。
小王同學也聽見了丈夫的話,笑笑沒語。
丈夫現在身兼數職,肯定是有很多事情需要處理的,自己這邊能幫上忙的少,自然不能再拖后腿。
經過二十來天的忙活,唐植桐被接見后帶來的一系列連鎖反應終于告一段落。
今兒唐植桐正兒八經的坐在教室里,補起了作業,甚至下午還去了教室。
“唐老師,今天沒去單位啊?”今天星期六,有線系下午沒課,羅志平來到教室后賤兮兮的問道。
“落下的作業太多了,今天往前趕趕,你今兒怎么沒回家?”唐植桐活動一下僵硬的手腕,搓了搓右手中指第一關節處的繭子。
常年拿鋤頭在地里刨食的,手心都會有繭子,學生以及干部因為時常寫字,中指第一關節處也大多有繭子。
再下去幾十年,農民的繭子不會消失,但牛馬手上的繭子將會被腱鞘炎所替代,因為到時候除了學生外,基本上都已不再用筆寫字,取而代之的是手機、電腦、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