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711這電影必須得看?
唐植桐一直在科研班墨跡到太陽下山才出門,出了教學樓就聽到操場上傳來電影播放的動靜。
出于好奇,唐植桐騎著自行車繞了個圈,特意路過了一下操場。
好家伙,那叫一個人山人海,前面的人蹲著看,中間的人坐著看,后面的人站著看,再往后的人站在凳子上看。
不僅如此,為了能讓更多的學生看的清楚,放電影的熒幕這次放在了操場的中間,正反兩面都圍滿了人。
雖然背面看到的人像是跟正片是反著的,但對觀影沒有任何影響。
唐植桐瞅了一眼,片中的德國小伙操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字正腔圓,乍一看還以為東大統一全球了呢。
不過以唐植桐閱片無數的經驗來看,怎么聽怎么別扭,少了一絲外國人說話的腔調,體現不出那種特有的味道。
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一直到加入世貿前,國內的外文片大多都會配音,高級點的會加上中文字幕,想聽個原聲還是有難度的。
到網絡、網速、電腦普及到一定程度,中外雙字幕才逐漸在某些字幕小組的發光發熱下走進大學生的生活,后來發行單位一瞧群眾喜聞樂見,也就保留了,也算是小人物推動了變革的縮影。
唐植桐并沒有在操場邊上多做停留,看了個稀奇,徑直去了子坑。
這次唐植桐依舊是兩條麻袋,一條空的,一條裝了十斤玉米,沒多裝,省的讓張老三以為自己搞糧食很容易似的。
話說張老三這邊從昨天晚上就沒閑著。
昨晚背著筐,他在回家的路上就盤算著哪個本家有香椿樹,想著從中間挑出幾個平時處的比較好的,大家一塊攢點糧食。
回到家時,張老三心里已經有了目標。
子坑雖然通了電,但停電頻繁,而且家家戶戶為了省錢晚上睡的都早。
盡管知道人家已經睡了,但為了盡快把事情談妥,也為了讓更少的人知道,張老三還是出了門。
不曾想,第一戶就碰到個貪心的。
“老三,不是哥不信你,家里就指望這點香椿芽換點錢了。現在摘了,萬一人家不來了怎么辦?萬一沒那么多糧怎么辦?這事我不跟著不放心吶。”
“哥說的有道理,這樣吧,我先問問人家,訂好了再過來跟哥說。”張老三不傻,活了一把歲數,知道眼前這位不是不滿意換的斤兩,而是信不過自己,想當面跟“小張”討價還價一番,試圖多換些糧食。
對此,張老三沒有說破,而是選擇將這位本家哥哥先穩住,明兒就是交易的檔口,這個節骨眼上可不能出差錯。
聽張老三這么說,這位本家樂呵呵的應下了,說等張老三的回信兒。
但出了門,張老三反口就是一口痰:呸!想屁吃,人可以不吃菜,但不能不吃糧!眼下有幾個能拿的出糧換香椿芽的?
即便是背著去城里,頂天也就賣個一毛錢一斤,還不一定能賣出去。
自己本來是個好意,將換糧食的機會緊著自己本家來,知道這位哥哥是個計較的,沒想到都這個節骨眼了,還在算計著多換一點。
真帶他去了,莫說“小張”會不會不高興,起碼自己就不高興,差價的事一旦傳開,自己在村里還活不活人了?
有本事自己去換吧,老子不伺候了!
有了這一茬,張老三就留了個心眼,直接把剛換來的玉米粒裝進口袋里做定金,前往下一家。
這時候再選人家就不可著本家了,而是優先選擇本份的老實人家。
老實人好打交道,待得知張老三的來意后,人家不僅沒嫌棄他半夜敲門,還一個勁的道謝。
在老實人眼里,香椿樹就在這里,自家能存下多少香椿全看自己折多少,他們知道香椿芽能賣錢,但壓根想不到這玩意還能直接換糧食。
五斤香椿芽換一斤玉米,沒人嫌少,只恨自家香椿芽今年怎么產的這么少?恨不能明兒一早樹上就長滿了今年一年的量。
張老三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緊著嫩芽折,但凡有一點老梗,后面再換糧食就不帶你了云云。
這一宿,張老三是披星戴月,直到月上梢頭才回家歇著。
雖然累了點,但談妥了六家。
每談妥一家,張老三就能從中賺取兩三斤玉米粒,但他不敢再往多了談了。
剛才跟“小張”說的是四五家,稍微多一家還能說得過去,但再多了,他擔心“小張”吃不下,到時候難受的就是自己了,難道自己用自己賺取的差價換一堆香椿芽?
那不純純腦子有坑嗎?
今兒一早,張老三又起了個大早,并不是要去催香椿芽,而是心里有事,睡不踏實。
由于跟“小張”的交易是在晚上,張老三擔心早上折下來會蔫兒,所以昨晚約定的是下午下工后再忙活。
雖然早上折可以往香椿芽上灑水保鮮,但張老三不敢,因為水分是壓秤的,他擔心“小張”到時候生氣,萬一人家拒收,這些香椿芽可就砸自己手里了。
一旦出現這種情況,自己昨晚收到的十斤玉米粒不僅不夠賠的,還得倒貼兩斤。
一直到下午收工,張老三才挨家挨戶的轉悠,看著折香椿芽,并多少挑了點毛病,將老梗一點點剔出去,然后過稱背回家。
老實人就是實在,對于張老三的挑剔也都能接受,對于挑剩下的也不浪費,一會煮煮自家添個菜。
太陽下了山,張老三就有些坐立難安,吃著家人從食堂打來的飯也不香了,一個勁的往外看天。
直到夜幕降臨,張老三才鬼鬼祟祟的背著滿滿的竹筐,拎著一條裝了個底的麻袋出了門。
這次,張老三依舊是在溝里蹲守。
這一蹲,張老三就度日如年了,左等等不到“小張”,右等等不到“小張”,每往后拖延一秒鐘,他就煎熬一秒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