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許是受張桂芳影響,唐家一家人對燕子都格外有好感,唐植桐停好自行車,一轉頭正好瞅見鳳芝坐在馬扎上,雙手拄著腮哼哼“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里”。
《小燕子》這首歌是電影《護士日記》的主題曲,電影于1957年上映,上映后電影沒怎么火,這首主題曲卻流傳開來,小孩子大多都會哼上幾句。
不為人知的是,這首歌的歌詞原本是一首詩,寫于1955年,發表于1956年。
原詩是:
小燕子,穿黑衣,年年春天來這里。
我問燕子為啥來?
燕子說:這里的春天最美麗。
小燕子,告訴你:
往后這里更美麗,去年成立了合作社,今年就用拖拉機……
前半段讀起來比較押韻,寫歌的時候被采納,并將“黑衣”改為了“花衣”,后半段則改編比較大。
這首詩的作者是王路,學文學出身,沒有專門學過音律,像他這樣的作曲家這個時期還有很多,這也是唐植桐敢哼給小王同學寫歌的原因之一。
“走,回屋吃飯了,你也不嫌外面有蚊子。”唐植桐招呼鳳芝的同時掃了一眼院子,郁郁蔥蔥的蔬菜之外,沒有看到貝貝的身影,大概是母親擔心嚇到燕子把它關在屋內了吧。
“沒有蚊子,前陣子剛滅了四害呢。”鳳芝振振有詞,不太情愿進屋。
“作業寫完了嗎?沒蚊子也得進屋寫作業。”唐植桐看妹妹不聽自己話,順手賞了她一個腦瓜崩。
家里確實沒有蚊子,不過不是因為滅四害滅絕種了,而是唐植桐見天的薅一遍。
其實不薅也沒多大問題,唐植桐之前挨過咬,起的包不大,也不怎么癢,戰斗力甚至比不了臭蟲。
剛來的那一陣,唐植桐仔細觀察過蚊子,個頭比花蚊子大一圈,飛起來的動靜也大,晚上若是有一只在耳畔,真的猶如轟炸機一般。
至于一叮一個大包的花蚊子嘛,唐植桐沒見過。
唐植桐聽過一種說法,說花蚊子是東北那邊傳過來的,可去安東的時候,在那邊也沒發現過,大概率是入侵物種吧。
若是隨著交通的快速發展不經意帶進國內還好,若是有人故意放進來或帶進來,唐植桐覺得這幫人配享花生米。
曾幾何時,唐植桐見過一則消息:某某教授經過幾十年的苦心研究,培育出了能過冬的蚊子,填補了我國冬天沒有蚊子咬人的空白,后被抓捕擊斃云云。
盡管后來辟謠了,說這是假消息,但唐植桐在寒冬臘月里真的親眼見過趴在窗戶外面的蚊子!不是凍死的,能飛的那種!
也不知道是進化,還是從西伯利亞飛過來的。
還是提作業好使,鳳芝拎著馬扎,撅著小嘴,跟唐植桐一塊回了屋。
張桂芳正在屋里揉窩窩,見兒子進屋,隨口說起了今兒聽到的見聞:“后街有個孩子昨兒個打了燕子吃,今天就發燒了。聽說燕子不干凈,吃了容易得病。你是不是給敬民做彈弓了?回頭可得囑咐好。”
“放心吧,媽,早就囑咐過了。”唐植桐笑呵呵的回應,其實絕大部分野外的禽類都帶有很多病菌,只不過它們的體溫高,正好能壓住病菌不作妖,若是傳到人身上,麻煩就大了。
非典應該不算,但禽流感是其中一種,這也是唐植桐反對雞血療法的原因之一。
然而眼下這種供應情況,類似的囑咐及留意只適用于自家人,肚子餓著,很多地方觀音土都搶不上了,誰還會在意吃進肚子以后的事情?
“咱院子里的韭菜差不多能割一茬了,你割一點給親家母送過去,還是后天我烙盒子,你送盒子過去?”盼呀盼,院子里的菜終于有能吃的了,雖然不多,但張桂芳沒有忘記椿樹胡同。
“韭菜餡的?送盒子過去吧。到時候您多泡點粉絲,我調個餡兒。”唐植桐剛才看到了韭菜,勉強能割一茬,但不多,得多摻些其他的才夠吃。
烙盒子是四九城百姓常做的一種面食,將餡兒均勻在攤在一張薄薄的面餅之上,取另一張面餅蓋上,將餅與餅的邊兒捏合起來,放在平底鍋里慢火資臁
因餅的形狀為圓形,且烙熟后厚實,所以被叫做“盒子”。
盒子一年到頭都能吃,餡兒也不固定,大多根據時節而定,但無論放什么餡兒,在四九城這一塊兒,名字都不變,都統稱為盒子。
不過這若是放在其他地方,稱呼就不同了,韭菜餡的叫韭菜盒子,很多菜摻一塊就成了棗莊菜煎餅。
盡管各有各的風味,但唐植桐固執的認為還是韭菜盒子好吃,尤其是鮮嫩的韭菜被壯雋慫鄭豢諳氯ィ虜酥樗孀龐橢魅肟謚校親濤叮踹酰耍抖氐潰
唯一的缺點可能是飯后一嘴的韭菜味,半天不會消散。
有的人還喜歡再來上兩瓣蒜,那簡直就是行走的生化武器,人見人躲的那種。
唐植桐想著想著,不禁咽了口口水。
鳳芝進屋后就伏在桌子上寫開了作業,貝貝沒了“天敵”就跑到唐植桐腳下“喵喵喵”的撒嬌。
唐植桐見狀,趁小王同學還沒回來,帶貝貝出去開了個小灶。
小王同學的親戚已經快走了,唐植桐看著依舊忙碌的燕子夫婦,人家都知道筑巢了,自己跟跟小王同學是不是該把要孩子提上日程了?
趁貝貝躲進角落里大快朵頤的空,唐植桐掐指一算,自個戒煙已經三個多月,按道理來說應該差不多了,回頭再探探小王同學的想法,看她有沒有改變主意。
一宿無話,次日4月16日,星期六。
燕子夫婦依舊忙活著它們的自建房,唐植桐吃過午飯并沒有馬上去押運處,而是先去了一趟科研班。
陶英杰見打小報告沒能起到作用,心里憋著一股勁,想著要在這次改進中超過三組,重要的是把唐植桐拋在后面,所以今兒也顧不上盯著唐植桐挑刺,帶著組員積極的討論著如何改進快艇。
二組、三組這邊也在討論,一時沒有什么頭緒。
唐植桐依舊是以聽為主,不過臨走的時候提了個建議:“要不咱們去兄弟院校借點軍事方面的書籍、雜志?要上面能有國外軍艦那種就更好了,咱也能做個參考。”
雖然說改進總得有個過程,但閉門造車是不可取的,唐植桐瞅著科研班一本相關書籍也無,索性給大家指了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