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能不能先給我們老家修條路啊?我們這還是泥巴路呢……”
“是啊,陸主席也來看看我們省吧,我們省也沒有一條高速公路呢!”
“呵呵,作秀罷了。有這錢,不如給全國人民發紅包,每家發個一千塊,還能拉動內需。”
“樓上紅眼病爬開,陸主席憑什么給你發錢?再說,發一千塊現金,幾下花完就沒了,修路是拉動就業、功在千秋的大事!”
“誰知道陸家貴是不是和地方政府有什么官商交易?”
“杠精真多,承認別人愛國、回報家鄉有那么難嗎?”
輿論紛紛擾擾,有驚嘆,有贊美,有質疑,也有酸溜溜的嘲諷。
但毫無疑問,陸家貴和陸氏集團的知名度,達到了一個新的,全國人民都知道了陸氏集團一下拿出100億美元、合800多億人民幣的巨額資金,投資高速公路基礎設施建設的事。
在普通民眾為巨額投資咋舌時,真正的決策層自然不可能像那些杠精那樣短視,他們能看到更深層次的意義。
如此大規模的社會資本進入國家戰略性的交通基礎設施領域,并且是投向最困難的西部,這極大地緩解了國家的資金壓力,國家能將資金投向其他省份,加速了西部大開發的進程,其政治意義和社會效益遠遠超過了經濟賬本身。
陸家貴接到了不止一個中央高層領導的電話,語間充滿了鼓勵和肯定。
他就知道,這筆投資肯定能為他和他龐大的商業帝國又贏得了一道堅實的護身符。
未來只要不觸及底線,很多小毛病都會被寬容對待。
兩筆協議簽署后,陸氏高速公路投資管理公司立刻高速運轉起來。
集團撥付的資金迅速到位,從國內外挖來的頂尖勘察設計師、道路、橋梁、隧道專家組成技術團隊,各種大型工程機械,還有價值不菲的先進盾構機的采購訂單飛向全國,乃至全球各地。
各省市政府的工作專班也同步成立,征地拆遷工作在前期的鋪墊基礎上迅速啟動。
由于能給地方帶來巨額稅收、長期分紅和就業機會,各級政府的配合度極高,效率前所未有。
陸家貴特意指示,在寶壇縣至遵義、黔陽的線路上,要優先保證進度,不惜成本,采用最高標準建設。
消息傳回寶壇縣,全縣沸騰!
“了不起啊,陸家貴要自己出錢幫我們縣修高速了,不僅能通遵義市區,還能直接通到省城貴陽!”
“以后去貴陽,再也不用繞盤山公路顛簸一整天了!”
“咱們寶壇老窖的酒往外運,方便多了!”
“聽說修路要招很多人,我們是不是也能有些工作機會?”
“那肯定的,修路多費工,肯定要招許多一線工人。而且以后路修好了,收費、維護都要人,這是長遠飯碗!”
縣政府更是將此事列為頭等大事,縣令魏嘉平親自掛帥,成立高速公路建設領導小組,要求各部門,全力配合征地、拆遷工作,確保通往寶壇縣的高速工程順利推進,絕不能拖后腿。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