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時間進入2000年7月,香港回歸三周年慶典如期舉行。
作為新晉世界首富,陸家貴受邀出席,位置頗為靠前,與港澳名流、高級領導談笑風生,自然又收獲了一波媒體關注。
但他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并非慶典本身。
7月2日,陸家貴一行人乘坐“陸飛01”專機,從香港短暫飛抵澳門。
澳門大學門口,早已掛起了醒目的紅色橫幅——“熱烈歡迎陸氏集團董事局主席陸家貴先生蒞臨我校演講!”
校園內,氣氛熱烈得如同節日。
能容納上千人的體育館座無虛席,連過道都站滿了慕名而來的學生和扛著長槍短炮的媒體記者。
力壓比爾蓋茨、登上世界首富寶座的光環,加上陸家貴充滿傳奇色彩的白手起家崛起經歷,對追求事業成功(財富)的大學生和追逐熱點的媒體而,有著無與倫比的吸引力。
上午九點整,在校領導簡短的致辭后,陸家貴身著一身得體的西褲、短袖襯衣,步履沉穩地走上講臺。
他沒有帶厚厚的演講稿,只有一杯清水。
臺下瞬間安靜下來,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陸家貴開口,聲音通過麥克風傳遍體育館,平靜而有力,“很榮幸受到澳門大學的邀請,有機會和大家交流。”
“今天,我不想講什么成功學雞湯,也不想炫耀財富數字。”
“我想和大家聊的,是未來——我們腳下這片土地,以及我們背后那個巨大國家的經濟未來。”
開場白直接切入主題,臺下眾人屏息凝神。
“首先,談談剛剛過去的全球互聯網泡沫。”陸家貴語氣平淡,仿佛在說一件與己無關的小事,“很多人看到了崩潰、損失和絕望。但我看到的是,一次必要的擠泡沫過程。”
“互聯網技術本身沒有錯,錯的是過度投機和脫離實際價值的吹捧。”
“泡沫擠掉之后,真正的互聯網時代,才剛剛開始。”
“那些能扎實做好產品、服務好用戶、擁有核心技術或獨特商業模式的公司,將會活下來,并且變得更加強大。”
他稍微停頓,讓聽眾消化一下,然后話鋒一轉:“那么,未來的機會在哪里?我認為,最大的機會,就在我們華國。”
臺下泛起一陣輕微的騷動,許多學生眼中露出好奇和期待。
“第一,城鎮化。”陸家貴伸出食指,“未來二十年,將有數億人口從農村進入城市。這需要海量的住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這意味著巨大的投資和消費市場。陸氏集團已經在布局房地產和高速公路,就是看好這個趨勢。”
“第二,消費升級。”他伸出第二根手指,“當人們吃飽穿暖后,會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喝更好的酒——比如我們的寶壇老窖,”臺下響起一陣會心的笑聲,“用更好的電腦手機,享受更便捷的物流、更豐富的娛樂內容。這就是實體經濟,特別是消費品和服務業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