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下達后,陸氏金融對沖基金這臺龐大的資本機器再次悄然開動。
數百個交易賬戶在全球各大交易所被激活,交易員們按照既定名單和預算,開始小心翼翼、化整為零地買入那些“注定偉大”公司的股票。
一筆筆買單隱沒在洶涌的拋盤之中,如同溪流匯入大海,沒有引起絲毫波瀾。
在2001年底至2002年初那段市場最灰暗的日子里,陸氏集團完成了對未來科技巨頭們的一次史詩級抄底布局。
就在陸氏集團悄然在全球股市“抄底掃貨”的同時,時間越過2001年,翻開了2002年的新篇章。
1月8日,北京。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順利閉幕后,緊接著舉行了一場高規格的黨外人士座談會,繼續就備受關注的“三農”問題(農業、農村、農民)聽取黨外人士的意見和建議。
與會者除了各民主黨派的代表性人物外,還有幾位經過統站部認證、在社會上具有廣泛影響力和專業建樹的無黨派人士。
陸家貴,作為世界首富、陸氏集團的掌舵人,以及其在首都、西南等地和足球領域的巨額投資與貢獻,也在邀請之列。
會議室莊重典雅,但氣氛并不嚴肅。一般來說,開黨外人士座談會,代表們的發會比黨內發更尖銳許多。
各位代表依次發,大多圍繞著增加農業投入、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減輕農民負擔等常規議題展開。
輪到陸家貴發時,會議室內的目光都聚焦到了這位年輕得過分的世界首富身上。
要知道,他還不滿三十歲呢,竟然已經蟬聯兩屆世界首富了,而且資產身價比第二名比爾蓋茨足足多出幾百億。
很多人都想知道,這個不到十年時間就白手起家成為世界首富、在商場上叱咤風云的年輕人,對田間地頭的農村事情能有什么高見。
陸家貴沒有帶厚稿子,只是拿著一張紙,上面列了一個簡單的提綱,語氣平和又略顯恭敬地開始了他的發。
他首先肯定了國家近年來在解決溫飽問題和農村發展上取得的巨大成就,隨后話鋒一轉,提出了幾個在當下聽起來有些超前甚至尖銳的問題。
“各位領導,各位代表,”陸家貴目光掃過與會者,“在積極推進城鎮化、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同時,我們必須警惕一個潛在的風險,那就是過度城鎮化可能導致廣大農村地區的空心化問題。”
他解釋道:“如果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過度、過快地流失,都進城打工了,農村只剩下老弱婦孺留守,那么誰來種地?誰來建設農村?農村的活力何在?”
“這不僅關乎糧食安全,也關乎社會穩定和文化傳承。城鎮化應該是自然演進、水到渠成的過程,不能搞大躍進式的驅趕和抽空。”
這個觀點讓在座的一些人微微頷首,但也有人不以為然,認為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經之路。
接著,陸家貴提出了第二個問題:“其次,我們要警惕在城鎮化過程中,人為地將優質教育、醫療資源過度集中在城市,這會極大地加重農民進城的成本和負擔。”
他舉例道:“如果農村不保留好的學校、醫院,那么農民為了讓孩子接受好一點的教育,或者家里有人生大病需要更好的醫療,就不得不背井離鄉,擠進生活成本高昂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