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不僅要面對買房或租房的巨大壓力,還要承擔遠超其收入水平的教育、醫療費用。”
“這新三座大山——教育、醫療、住房——如果處理不好,非但不能讓進城的農民安居樂業,反而可能讓他們陷入新的貧困,甚至衍生出更多的社會問題如城市垃圾圍城等等。”
“三座大山”“垃圾圍城”等形象又尖銳的比喻,讓會議室里響起了一陣輕微的騷動。
幾位領導相互交換著眼色,似乎在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最后,陸家貴拋出了一個更直接關系到農民切身利益的問題:“最后,我想談談農民的養老問題。”
他語氣沉重了些:“我們這一代,以及上一代的農民,在過去的幾十年里,通過繳納公糧(農業稅)等方式,為國家工業化的原始積累和城市的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和犧牲。現在,國家經濟發展了,財力增強了,不能忘記他們。”
“光是免除農業稅還不夠,必須考慮建立和完善覆蓋全體農民的社會養老保險體系。而且,”他加重了語氣,“我有一個或許不太成熟,但發自肺腑的建議:在未來調整養老金時,城鎮職工養老金的年度漲幅,絕對不應該高于農民養老金的漲幅,不能再次擴大城市和農村的貧富差距比例!”
此一出,舉座皆驚!
這在當時絕對是一個打破常規思維的建議,許多人都理所當然地覺得,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繳費高,養老金水平高是理所當然的。
陸家貴繼續闡述他的理由:“理由很簡單,第一是公平補償。農民過去做出的貢獻需要被看見和回報。”
“第二是縮小差距。巨大的城鄉收入差距和養老待遇差距,不利于社會和諧與穩定。”
“第三,提高農民養老金,實際上也是提振農村消費、激活內需的重要途徑。”
“農民手里有了更穩定的預期和更多的錢,才敢消費,才能更好地享受經濟發展的成果。”
他總結道:“總之,解決三農問題,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需要有系統的、長遠的眼光,要避免為了解決一個問題而制造出更多新的、更棘手的問題。城鎮化、資源分配、社會保障,這幾方面必須統籌兼顧,協調發展。”
陸家貴的發,沒有引經據典,卻句句切中時弊,提出的觀點既超前又務實,充滿了對底層民眾的關懷和作為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
他的發結束后,會議室陷入了短暫的沉默,隨后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雖然他的某些觀點在這時時看來頗具爭議,但其展現出的遠見和擔當,無疑給在場的領導和代表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會議結束后,一位中央領導特意走過來,握著陸家貴的手說:“家貴同志,你的發很有見地,也很坦誠。有些問題,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思考。”
陸家貴謙遜地表示:“我也是貴州農村出身的,我只是根據平時的觀察,說了一點個人的淺見,希望能為國家的發展盡一點綿薄之力。”
這次座談會,讓陸家貴不僅在商界,更在高層政治圈子里,進一步樹立了“有眼光、敢直、有擔當”的形象。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