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正在滿朝文武噤若寒蟬之時,
薛老將軍出列拱手道:“陛下,臣以為,知遠縣令劉正俊實乃大才,是我大胤之福,社稷之福,應予以重賞,并調到京城來為陛下分憂。”
其他人聽到這話,紛紛拱手道:“臣附議。”
蕭若卿點頭道:“朕也是這么想的啊,但劉知縣說,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不想離開知遠縣,想繼續為知遠縣的百姓造福!再看看你們,整日不斷社稷只會鉤心斗角!連一個七品的縣令都比不了!”
下方的眾朝臣趕緊低下了頭。
“這樣的好官,朕尊重他的決定,但你們說,朕應該怎么賞?”蕭若卿問道。
薛老將軍思索了兩秒,回道:“陛下,知遠縣令劉正俊,心系黎庶,智安流民。其首創“以工代賑”之法,未耗國庫而活民萬千,更使城郭煥然、百業俱興,實乃造福一方之良吏!應賜其金匾,并通過朝報宣揚。”
蕭若卿點頭道:“此法其好,朕會親自書寫‘造福一方’金匾賜予他,以昭典范,其他愛卿呢,你們有何意見?”
其中一名大臣站出來道:“陛下,不如賜些金銀,以及綾羅綢緞。”
薛老將軍冷笑道:“你以為人家劉縣令,和你一樣在意這些金銀和綾羅綢緞嗎?”
“你……”
“好了。”
蕭若卿擺手道:“朕已經有想法好,傳朕旨意,為彰顯彰劉正俊勤勉清廉,特賜御制錦玉腰帶一副,享正四品俸祿及儀制,位同州牧,并特許直奏之權,凡涉民生要務,可密折直達天聽!另,準其所請,留任知遠縣令,望爾永持此心,牧守茲土!”
朝堂上的人聽到這話,紛紛臉色狂變。
這女帝,竟然給了這么大的賞賜?
“陛下不可!”
禮部尚書立刻站出來道:“縣令本就是七品,從未有過正四品的縣令,而且還位同州牧,這與禮不合,且有史以來,從未有過此先例!”
蕭若卿問道:“那有史以來,可曾有過縣令,用過以工代賑,智安流民的?”
“這……”
“又可有縣令,面對流民遍地,不僅沒引起混亂,更是讓城郭煥然、百業俱興的?”
“我……”
“又可有縣令,放著高官厚祿不要,只想留守縣城為百姓謀福祉,真正地做到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禮部尚書不說話了。
蕭若卿的這三問,讓他根本不知道該怎么接。
雖然讓一個縣令享受正四品待遇,確實于禮不合且從未有過,但劉正俊這樣的縣令,也是從未出現過!
這時,
翰林院大學士出列道:“陛下,劉知縣確實是難得的好官,但正四品,不僅對一個人的品性,還有才學的認定,劉知縣以舉人之身,若是成為正四品,恐怕會導致科舉出現不正常。”
“才學?”
蕭若卿瞇起雙目笑道:“周大學士,巧了,謝文博的信中,除了這些事外,還提到了另外一件事,說知遠縣學風盛行,更有人提出了雞兔同籠的算術題,周大學士可要試試能不能解出來?”
“哦?”
周大學士一聽,頓時不服氣了。
身為翰林院大學士,他可是狀元出身,論才學,他有十足的自信,這天下,能超過他的,絕對不超過一手之數!
一個小小的知遠縣,又能出什么樣的算術題。
“臣倒是想聽聽看,到底什么是雞兔同籠。”周大學士滿臉自信的說道。
“很好。”
蕭若卿輕笑道:“那你可聽好了,說在一個籠子中關著一群雞和兔子,雞和兔子的頭之和為35,腳之為和94,那雞有幾只,兔子有幾只?周大學士能算出來嗎?”
“呃……”
周大學士瞬間傻眼了。
這題……
這他媽是什么題啊?
“容臣算算。”周大學士道。
隨后就開始眉頭緊皺地思索了起來。
蕭若卿向在場的其他人說道:“諸位愛卿也可以一起想想,若是有人能在一盞茶的時間內簽出來,朕賞他黃金一百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