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孫子我餓了,給我做飯吃。”
沒理怎么辦?裝聾作啞唄。
這是聾老太的絕招,反正也沒人敢碰她。
“傻柱,你帶埲梗去醫院看看,我不放心他的傷。”
秦淮茹一直在旁邊冷眼旁觀。
自己兒子被打了,秦淮茹恨不得對聾老太發火。
但誰敢碰聾老太呢?她平時走路都顫顫巍巍的,恐怕就等著誰碰她一下,好訛人呢。
聽到聾老太讓傻柱做飯,秦淮茹開口了:
“做飯?做什么飯!讓你這死老太太瞧瞧,我重要還是你個死老太太重要!”
“對對對,去醫院,我背著埲梗去。”
傻柱立刻背起埲梗,將糧食遞給秦淮茹后便匆匆離去。
秦淮茹將手中的袋子轉交給張賈氏,那是他們家的糧食了,少說也有五六斤細糧,足夠家里吃幾餐。
聾老太一臉困惑,她的早餐和糧食呢?傻柱怎么就這么走了?秦淮茹一句話就把她晾在這兒?
“哼,愛管閑事的老家伙,餓死你才好。”張賈氏得意地晃了晃手中的袋子,那原本是傻柱給聾老太的,現在卻成了賈家的。
看著傻柱帶著埲梗離開,張賈氏心里別提多痛快了。
“把袋子給我,那是我孫子給我買的!”聾老太看著袋子,饑餓感更加強烈。
“這是傻柱給我們賈家的,跟你有什么關系?”張賈氏不屑地說,“你說是傻柱給你買的,它就是你的了?你叫一聲看看,這袋子會不會答應你。”
糧食到了張賈氏手里,還想拿回去?那簡直是妄想,尤其是這珍貴的細糧。
賈家現在最缺的就是糧食,尤其是細糧。
聾老太氣得用拐杖敲的,這是她極度憤怒時的表現。
以前,只要她這樣,傻柱或易中海都會上前安慰,但現在卻無人問津。
傻柱去了醫院,易中海則閉門不出,自從上次游街批斗后,他就沒臉再管院子里的事了。
聾老太與賈家的這次沖突,讓她顏面盡失。
無奈之下,她只好去敲易中海家的門。
她發現,雖然傻柱收入高,但有賈家在,伙食還不如易中海這里。
跟著傻柱,恐怕只會挨餓。
于是,易中海再次成為選擇,食物雖不豐盛,但至少能填飽肚子。
傻柱的心思
“祝賀楊師傅。”
“楊師傅,您是我們食堂首位七級炊事員,真是可喜可賀!”
“楊師傅,太感謝您了,沒有您我肯定通不過考試。”
今日食堂異常喧囂,皆因昨日炊事員考試,楊建國與馬華均順利通過。
楊建國晉升一級,月薪增至四十一塊五,加上班長補助兩塊,總計四十三塊五。
馬華也正式成為十級炊事員,月薪二十七塊五。
從馬華感激的對象不是傻柱便可知,他如今與楊建國更為親近。
“嗨,這有什么值得恭喜的,只要大家努力,都能通過。”楊建國笑著與大家玩笑。
薪資提升后,家中伙食改善也變得理所當然,無需再偷偷去丈母娘家蹭飯。
楊建國與妻子的月收入合計七十多塊,女兒江天愛接班后便是正式工,他們已是名副其實的高收入家庭。
在這個時代,雙職工家庭令人艷羨。
“楊師傅,我能拜您為師嗎?我也想學廚。”廚房內一名年輕臨時工試探性地問。
臨時工若想轉正,必須學到真本事,考取證書,否則隨時可能被替換。
廠里的臨時工最不穩定。
“無需拜師,想學就來,但要做好本職工作。”楊建國并不在意,他的生活不全靠廚藝。
在這個時代尚且如此,十幾年后,楊建國早已不從事這行。
他隨便從隨身世界搬幾個集裝箱,就能賺得廚子一輩子的收入。
“謝謝楊師傅。”
楊建國此,無人認為是敷衍。
他做菜從不遮掩,配料也是當眾準備,與藏著掖著的傻柱截然不同。
傻柱完全秉承老派作風。
“無需謝,學會感恩之時便是成長。”
楊建國微微一笑,廚房里的人員配置,早已從傻柱的團隊轉變為他的。
八十年代,經營飯店利潤豐厚,何樂而不為?
失去這個團隊,以傻柱的火爆脾氣,想靠他跑單幫忙幾乎不可能。
院中的那些自私之人,養老生活定將熱鬧非凡。
“楊建國,你小子真行,我這大鍋菜的技巧,怎么就學不會呢?”傻柱湊近說道,他也去考了,但始終未能通過。
小灶考試倒是沒問題,但工廠食堂廚師工作,大鍋菜占比更重,所以他始終過不了關。
“這得靠你自己鉆研,你的心思就沒放在大鍋菜上。”
“對了,傻柱,聾老太現在還跟你一起吃飯嗎?”楊建國問道。
楊建國心中明白,教傻柱真本事是不可能的。
整個廚房,他唯一不會傾囊相授的就是傻柱。
“不了,聾老太現在跟一大爺兩口子搭伙過日子了。”
“其實我早就覺得他們應該一起,就我這情況,怎么照顧聾老太呢?”傻柱一臉無奈,覺得與聾老太飲食習慣根本不合。
別的不說,他中午都不回家,而聾老太一頓都不能少。
早上多做點帶出來?中午也沒人給聾老太熱飯,她自己更不會動手。
七十多歲的人了,做一頓飯都嫌累。
而且,做慣了老祖宗,哪會自己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