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打的好。”已將指揮部,從吉林搬到蛟河的薛岳一口氣拿到了好幾封捷報。
先是張樹森,常饒臣和吳泰勛率領騎兵旅炸毀了鬼子的交通補給線,然后又是二十六旅的幾支雪橇連,紛紛立功,給鬼子的幾支輜重部隊修理的非常慘。
薛岳放下電報,心情大好,對正在指揮部內的梁忠甲和趙家祥說道“梁兄是怎么想到訓練這么一支隊伍的?”
梁忠甲不好意思的撓撓頭,哈哈一笑“也是之前的靈感,我和老趙常年駐守在極北蘇俄邊境線那里,一到冬天就是漫天的大雪,有一次我看見戰士們在大雪里走路行進都非常困難,就突發奇想,訓練戰士們滑雪橇。本來是想著要是再和蘇俄人干起來,這一招會是奇招,沒想到沒用在蘇俄人身上,用在小鬼子身上了。”
“沒錯。”趙家祥也補充道“后來我倆給楊副司令發過電報,想要一些適合這些雪橇連隊的武器,結果楊副司令就特批給了我們四百支獵雪槍,正好裝備了三個雪橇連。就是這些士兵培養極其不易,光是熟悉使用雪橇,就得在冰天雪地的黑龍江練上一年,平時還要練習狙擊技術,算得上是老梁的殺手锏了,這四百人可是平時被老梁寶貝的很啊。”
“司令。”第三集團軍參謀吳逸志從外面拿著一份資歷步履生風的走了進來“目前的傷亡統計出來了。”
“梁旅長,趙旅長。”吳逸志很客氣的和這兩位在海拉爾戰役中立有卓著功勛的旅長打了聲招呼。
其實吳逸志自已本身也是粵系當中相當有名望的將領,性格慎思,務實,謹慎,長期作為薛岳身邊輔佐的參謀,他不擅長張揚,面對復雜的戰局也總是能冷靜的判斷。
“老吳啊,說吧。”薛岳說道。
吳逸志展開資料沉聲說道“從開戰開始,截止到昨天,也就是1931年12月3日。已經接戰的九旅佟麟閣部傷亡一千七百人,十一旅趙登禹部兩千人,十九旅肖遠光部一千人。十六旅歐震部六百人,十七旅吳起偉部七百人。二十旅馮占海部一千人,二十一旅黃顯聲部一千人。騎兵第三第四旅共三百人。總計八千三百人,預計日寇傷亡不會低于五千人。”
薛岳艱難的點點頭“第八,第十兩個師團果然不是好對付的,還有板垣征四郎那個老鬼子,就屬他打的兇悍。”
吳逸志接著說道“敦化前線的趙登禹,佟麟閣,肖遠光三位將軍來電表示將與陣地共存亡。目前日軍的進攻勢頭,較之前幾日,已有減弱跡象,一是因為部隊勞師遠征,逐漸疲勞。二是因為東北的寒冬讓他們極為不適,減員嚴重。
三是因為我軍頻繁襲擊日軍的后勤補給線,讓他們的武器兵員補給都出現了中斷,而在朝鮮的蓋馬高原,金九的游擊隊也在不停的襲擊著日方的后方,導致他們不得不保留一定的兵力守護每個城市,難以集中全力進攻敦化。”
“司令,要不讓我的二十六旅去替換一下趙登禹吧?”梁忠甲有些摩拳擦掌的說道“趙登禹的十一旅不過八千人的隊伍,十幾天的時間便折損兩千,這是相當程度的減員了,怕是一些主力連隊都快打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