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怒氣沖沖,被張慎幾稱為“魯王”的男子,正是唐高祖李淵庶七子魯元李元昌。
此人眼下的封地在梁州,擔任梁州刺史一職,前兩天有事來到了長安。
要說魯王李元昌這個人,也算得上是文武雙全。
不但擅長書法與繪畫,而且有勇力,騎射了得。
所以,李世民對這個比自己小了十幾歲的同父異母弟弟比較寵信,多次在朝中稱贊李元昌機敏果斷。
但事實上,李元昌這個人為人跋扈,而且還十分好色。
這不,此次他從梁州來到長安,聽說長安城的頭號花魁明月姑娘要舉辦“騎樓賽詩”活動之后,便志在必得。
為此,他特意找來了善寫詩詞的當朝秘書郎上官儀為他代寫詩。
總之,在李元昌的眼中,明月姑娘就是他的囊中之物。
故而,此時聽張慎幾說,有人要跟他搶明月姑娘,他自然怒不可遏。
見到李元昌發怒,張慎幾心中暗中得意,他就是故意挑起李元昌火氣的,想看到的就是這一幕。
程處默與尉遲寶琳敢在他面前耍橫,但敢在魯王李元昌面前耍橫嗎?
沒有程處默與尉遲寶琳的維護,要對付李逸一個區區商人,那還不是輕而易舉!
腦中轉動著各種想法,但張慎幾的口中卻是絲毫沒有耽擱地對李元昌說道:
“此人名為李逸,跟程處默與尉遲寶琳是好友。”
“現在三人就在一起,方才我見到他們三人了,并聽到他們說,今日對明月姑娘志在必得!”
聽到這三個名字,李元昌當即開口問道:
“這個名為李逸的人,是什么來路?難道他很會寫詩?”
明明張慎幾說了三個名字,為何李元昌就只問李逸呢?
那自然是因為他知道程處默與尉遲寶琳。
這兩人,一人是宿國公嫡長子,一人是吳國公嫡長子,未來都是要承襲國公爵位的人,李元昌自然認識他們。
并且,他也知道這兩個人沒什么文采。
而今晚參加“騎樓賽詩”活動的人可不少,張慎幾偏偏如此鄭重其事地說這三個人要跟他搶明月姑娘。
很顯然,肯定是這個名為李逸的人有值得讓人重視的地方。
面對李元昌的問題,張慎幾回道:
“此人就是長安城的一介平民而已,只不過與宿國公府交好,才與程處默、尉遲寶琳熟識。”
“不過,此人雖然出身低微,但確實文采不凡,上次長安城花魁大會的詩會魁首,就是此人。”
為了讓李元昌知道李逸很大可能會搶走明月姑娘,挑起李元昌對李逸的更大不滿,張慎幾毫不吝嗇對于李逸的夸獎。
聽張慎幾這么一說,李元昌的眉頭皺了起來。
“這么說,上官儀寫詩不如他?”
面對這個問題,張慎幾有點為難。
因為上官儀也在這里,他要是直接說上官儀寫詩比不過李逸,那豈不是得罪了上官儀?
但要說上官儀寫詩比李逸厲害,這不是睜著眼睛說瞎話嗎?
上次花魁大會的詩會之時,他就是相信上官儀寫詩比李逸強,才跟李逸、程處默等人打賭,結果輸了不少錢。
并且,他要是說上官儀更厲害,那怎么讓李元昌心中擔心明月姑娘被搶走的危機感變強?
李元昌如果沒有危機感,那怎么挑動李元昌去找李逸麻煩?
就在張慎幾琢磨著怎么回答才合適的時候,上官儀自己開口了。
“上一次的詩會,我確實輸給了李逸,不過這一次,我有十足把握能贏此人!”
上官儀滿是自信。
他堂堂秘書郎,長安城鼎鼎有名的才子,上一次花魁大會的詩會之時,竟然輸給了一個寂寂無名的民間少年。
這讓他一直耿耿于懷,總想著找機會與李逸再比一次。
今晚的機會正好!
他為了幫魯王李元昌在“騎樓賽詩”中脫穎而出抱得美人歸,今晚可謂是絞盡腦汁寫了一首得意之作。
對于這首作品,他有著充分的信心!
那李逸,不過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對相思能有什么深刻感悟?
而既然沒有深刻的感悟,自然就寫不出符合主題的好詩!
所以,今天晚上,他贏定了!
聽上官儀這么說,李元昌臉上浮現出了笑容,也暫時熄了去找李逸麻煩的心思。
畢竟是長安城,天子腳下,他就算是魯王,也不能肆無忌憚。
“有秘書郎這句話,本王就放心了,來,繼續喝酒!哈哈哈!”
李元昌大笑著說道。
他已經開始期待今晚與明月姑娘的美妙時光了。
一旁的張慎幾見狀,很是失望。
現在,他只能在心中盼望李逸寫的詩能勝過上官儀的詩,贏得明月姑娘的認可。
如此一來,李元昌多半不會善罷甘休。
到時候,李逸就該倒霉了!
……
與此同時。
一間閨房之中。
一位白皙如玉,雙眸如星辰,眉如遠山,發如烏絲,美麗至極的女子,正在依次仔細閱讀著面前的諸多詩。
這個女子,自然就是眼下長安城最炙手可熱的頭號花魁:明月姑娘。
“咦?魯王竟有如此詩才?”
明月看著自己手上的這首詩,頗為驚訝,這絕對是一首好詩!
在她今日看過的詩之中,也是最好的。
“不過,這詩風綺錯婉媚,太像上官儀的風格了。”
明月仔細品讀了這首詩之后,口中嘟囔了這么一句。
她作為明月樓精心培養的花魁,頗有文采,對于大唐一些著名詩人的詩風,都有所了解。
而眼前這首詩,她怎么看,都像是上官儀寫的。
她懷疑,魯王是找來了上官儀為他寫詩。
不過,她懷疑也沒用,只要魯王與上官儀不承認,誰也沒辦法。
再說,明月樓也不可能為這點小事跟魯王爭論。
所以,不管這詩究竟是誰寫的,上面題名寫了魯王,那就是魯王寫的。
將這首詩單獨放在一旁之后,明月繼續閱讀剩下的詩。
很快,她又被一首詩吸引住了。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口中輕聲念著這首詩,明月已經完全被這首詩融鑄著痛苦、失望而又纏綿、執著的感情而打動。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才是極致的相思啊!”
明月滿臉動容。
她從未想過,有人能把相思之情描寫得如此深刻。
“這詩,將來一定會成為千古名篇的!”
明月心中無比堅定地想到。
除了這首詩本身極好之外,寫這首詩的人的書法,也是極為出色。
明月已經認出來了,這首詩是用最近長安城流行的一種名為“瘦金體”的新字體寫的。
之所以她能一眼認出,是因為她自己也很喜歡瘦金體這一新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