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會是李逸?”
“李逸怎么會是二皇子?”
“這是怎么回事?李逸怎么突然變成二皇子了?”
殿中眾人之中,許多那些之前就認識李逸的人,此時整個人都懵了。
他們一直覺得李逸就是個平頭百姓,萬萬沒想到,沒有一絲絲預兆,李逸就猛然成為了二皇子。
如此巨大的身份轉折,自然令他們震驚無比。
杜楚客在震驚之后,感覺自己的臉有點痛。
就在剛剛,他還信誓旦旦要幫越王李泰拉攏李逸,并說能為李泰效力,是李逸求之不來的福氣。
可現在呢?
李逸的真實身份是二皇子!
再回想他方才的那一番豪,只覺得太可笑了!
幸好沒有更多人聽見,否則必定會招來更多嘲笑。
相比杜楚客,李泰此時的心情更加糟糕。
他盯著站在李世民身邊的李逸,眼中閃過一絲陰霾。
李逸突然變成二皇子,讓他無法再拉攏李逸為自己效力只是小事。
更加重要的是,李逸會不會成為他的奪嫡對手?
與李泰有同樣擔憂的,是太子李承乾。
今日在鴻臚寺,他親眼目睹李逸輕描淡寫就解決了吐蕃的三道難題,確信自己這位二弟是個很有能力的人。
如果愿意輔佐他,那么必然能為他提供極大助力。
但如果不愿意輔佐他,而是如同四弟李泰一樣,對他的儲君之位虎視眈眈,那就意味著他從此會多一個難纏的對手。
“二弟,你會怎么選呢?”
李承乾看著如松挺立的李逸,眼神晦暗不明。
同一時間。
房玄齡從震驚中回過神來之后,狐疑地看了自己身邊的魏徵一眼:
“魏相,我怎么感覺你并不意外,難道你早就知道李逸是二皇子?”
“那怎么可能?我也是此時才知道。”
魏徵當然不承認。
程知節看著魏徵睜著眼說瞎話,暗自撇了下嘴。
這魏老頭說謊說得這么流暢,看來平日里沒少說謊。
大殿另外一些地方,幾個官員苦笑一聲。
這幾個官員,都出身滎陽鄭氏。
他們此時才明白,他們滎陽鄭氏為什么會在之前遭到陛下的重拳出擊?
甚至連他們滎陽鄭氏的朝堂頂梁柱沛國公鄭元璹都被迫自請致仕。
原來因為李逸是二皇子啊!
“要是早知道李逸是二皇子,我們滎陽鄭氏又怎么會去謀奪李逸的產業?”
這幾個滎陽鄭氏的官員覺得自己家族太冤了。
雖然滎陽鄭氏是五姓七望之一,是大唐的頂級門閥,但明著搶奪一位皇子的產業,他們還是不敢的。
“得盡快把這個消息,傳給國公!”
出身滎陽鄭氏的官員們,在心中如此想道。
殿中眾人各有不同的反應。
站在大殿正上方的李逸,掃視著殿中群臣,看到這些人臉上的震驚,心中突然涌現出了一股豪情壯志。
男兒當手握大權啊!
用后世一句更通俗的話來說,那便是:權力是男人最好的春藥!
“現在是皇子,將來呢?”
李逸表面淡定平靜,但心中卻滋生了野心。
穿越之前,他就不是一個甘于平庸的性子,要不然,他做不到白手起家在三十五歲的年齡就財富自由。
來到這個大唐之后,他作為一個擁有現代學識的穿越者,更加不愿意平凡過一生。
只不過,原來他真以為原主是一個父母雙亡的古代底層牛馬,所以給自己定的目標就是賺大錢與進入朝堂封侯拜相而已。
沒想到,原主居然有皇子這么一個隱藏身份。
那李逸覺得,自己的目標就可以小小改變一下了。
畢竟,不想當皇帝的皇子,不是好皇子。
不過,這都是后話了。
李逸心中很清楚,這時候的太子李承乾,雖然已經初現叛逆的跡象,但還沒有到作天作地惹得人嫌狗厭的那種程度。
因此,李承乾的太子之位,還是比較穩的,他沒必要在這時候展露野心,猥瑣發育才是正道。
反正不用他干什么,李承乾再過幾年也會自爆。
一旁的李世民與長孫皇后,自然不知道李逸在短短片刻時間內就在腦子想了這么多事。
兩人只覺得,李逸不愧是皇室麒麟兒,第一次出席這么大的場合,面對這么多皇家宗室與文物群臣,都絲毫沒有怯場。
給了殿中眾人一定時間消化李逸是二皇子這個消息之后,李世民讓殿中眾人安靜下來。
然后,把李逸因為特殊原因被養在民間,然后今日才能回歸的事簡明扼要的講了一遍。
在講這件事的過程中,李世民重點強調,李逸雖然生活在民間,但一直是他親自撫養長大的。
這主要是為了進一步證實李逸的身份,避免有人產生諸如在民間長大會不會被掉包等想法。
李世民的意思就是,李逸從出生到長大,全程都有他的親力親為,所以身份不存在任何問題。
聽完李世民的這一番話之后,殿中的皇族宗室與文武群臣都接受了這樣的說法,也接受了大唐從此將多一個二皇子的事實。
正式介紹李逸的二皇子身份,只是今晚盛宴的第一個目的。
第二個目的,當然就是盛宴的主題:慶功。
李世民看著殿中眾人,高聲說道:
“諸位卿家,朕方才說了,今晚的盛宴,除了是二皇子的回歸盛宴之外,還是慶功宴。”
“為何要慶功,想必諸位卿家都已經知道了,是因為二皇子今天在鴻臚寺解答出了吐蕃人的三道難題,幫助大唐贏得了與吐蕃的賭斗!”
“按照賭約,吐蕃從此將成為我大唐的屬國!”
“此事,二皇子居功至偉!”
“朕提議,為二皇子賀!”
李世民舉起了酒杯。
“為二皇子賀!”
殿中眾人也紛紛舉起了酒杯。
李承乾放下酒杯,看著站在李世民身邊,意氣風發的李逸,心中無比羨慕。
他這位二弟,今晚可真風光啊!
這樣的風光,他也想要,但可惜的是,他沒有李逸的能力,沒能解決吐蕃人的三道難題。
李泰同樣很羨慕。
并且,除了羨慕之外,他心中還有了危機感。
在此以前,他可以說是自己父皇最寵信的兒子。
但從今晚自己父皇對李逸的態度來看,或許從此以后,他就不再是最受寵的皇子了。
便在此時,李世民開始向殿中眾人歷數李逸對朝廷的更多功績。
提出改革科舉之策、發明活字印刷術、提出吐蕃威脅論、發明曲轅犁、還有今日解答吐蕃的三道難題。
不過,陌刀的事,李世民沒提,這個還需要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