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bygrh"></delect>
  • <button id="bygrh"></button>
    <em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em>

  •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nav id="bygrh"></nav></label></div>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div>

          1.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窮養民間十五年李世民曝光我太子身份 > 第77章 李世民:李逸,不如你來當太子吧!

            第77章 李世民:李逸,不如你來當太子吧!

            “這其中的區別,就不用我多說了。”

            李世民當然懂這個區別。

            國庫是國家的錢,按照規矩來說,國家的錢財只能用于辦修繕、軍糧、國戰等國家的事上面。

            就算是皇帝,理論上,也不能隨便把國庫的錢取出來辦自己的私事。

            并且就算用來辦國家的事,也不是皇帝說了算。

            按照規定,動用國庫的錢,需要經過戶部審核,皇帝無權直接調撥私用。

            而內庫就不一樣了!

            內庫屬于皇帝私人財產,也就是皇帝的小金庫,皇帝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朝廷是無權干涉的。

            所以,按照李逸的說法,等于是李逸給李世民送錢,而不是給朝廷送錢。

            “你倒是有心了。”

            聽到李逸是要給自己送錢,李世民的心情一下變好了。

            李逸嘿嘿一笑:

            “嘿嘿,錢是男人的膽!手中有錢,心里不慌!”

            “我這不是想著阿耶你的內庫要是充裕了,辦起事來就方便了,不用受門閥世家在朝堂上的掣肘了!”

            “以后你花自己的錢,辦朝廷的事,誰還能說個不字?”

            要是李世民是個貪圖自己享受的昏君,李逸還真不會直接跟李世民合作,讓賺的錢進內庫。

            因為那樣的話,那些錢大概率就用在皇帝的吃喝玩樂上了。

            但李世民是個節儉的皇帝,是個勤政愛民的皇帝,所以進入內庫的錢不用擔心會浪費。

            李世民對李逸的態度很滿意,也同意與李逸合作制鹽生意。

            隨后,兩人一番討價還價,達成了一致,利潤六四開,李世民六,李逸四。

            沒辦法,李世民不僅是皇帝,還是李逸現在的老子,李逸只能同意李世民拿大頭。

            談完制鹽生意的事,李世民又開口問李逸道:

            “除了制鹽生意,你還有別的辦法,能增加朝廷收入嗎?”

            “有。”

            李逸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是什么?”

            李世民很著急地追問道。

            他本來只是隨口一問,沒想到李逸還真有辦法。

            “海貿。”

            李逸緩緩說出了兩個字。

            李世民愣了一下:“海貿?什么意思?”

            “就是對外海上貿易的意思,打造船隊出海去海外國家做生意,吸引別的國家商人從海上來大唐做生意。”

            李逸解釋了一句。

            海上貿易對李世民來說,還是件很新鮮的事,因為這一時期的大唐對外貿易,主要走的路上絲綢之路。

            對于這時期的大唐來說,海上貿易并不發達。

            要等到唐玄宗開元年間,大唐的海上貿易才迎來了巔峰。

            可以說,開元盛世的出現,繁華的海上貿易有著重要功勞。

            但,此時的李世民不知道啊。

            于是,他頗為疑惑地問李逸道:

            “海上貿易很賺錢?”

            “何止是賺錢,簡直就是一座金山!”

            李逸感慨了一句。

            他想起了曾經看過的一個數據,唐玄宗開元年間,只是廣州港的市舶司關稅收,就一度占國庫的十分之一。

            要知道,這是開元盛世之時的大唐!

            另外還有一個數據,同樣是廣州港的市舶司,某一年僅通過“舶腳稅”,就征收了50萬貫。

            想到這些數據,李逸開口對李世民說道:

            “阿耶,這么說吧,如果海上貿易發展起來,起碼每年能為大唐增加至少100萬貫以上的收入!”

            “100萬貫?!”

            聽到這個數據,李世民激動了。

            這個數字,真不小了!

            大唐現在每年的財政總收入,大概在1000萬貫左右,其中銅錢部分在200萬貫左右,其余的都是糧、絹、布等實物。

            也就是說,如果李逸所說為真,那么海上貿易每年能為朝廷直接額外增加一成的財政收入!

            那確實是一座金山!

            “你快說說,發展海外貿易該怎么做?”

            李世民迫不及待地追問道。

            李逸緩緩回道:

            “首先,朝廷要建立一個專門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嗯,就叫市舶司吧。”

            “這個機構要負責征收關稅、采購進口商品、監管進貢物品及其它海外貿易活動,總之,凡是海上貿易的事,就統統歸這個市舶司管。”

            “具體市舶司要做哪些事,一兩句也說不清楚,我這里就不一一說了。”

            原本歷史上,大唐要等到唐玄宗開元二年的時候,才設立市舶使這么一個官職專門管理海外貿易。

            但與后世宋朝的市舶司體系相比,大唐的市舶使體系顯得粗糙一點。

            當然,這是因為時代在發展的原因,畢竟宋朝的市舶司體系,也是在大唐的市舶使體系之上發展起來的。

            而李逸作為一個穿越者,自然不會這么一點點完善,而是會把后世完善好的制度直接拿來用。

            對于建立市舶司的要求,李世民覺得如果要發展海外貿易,那確實是必須要做的事。

            “然后呢?”

            李世民追問道。

            “然后就是要組織咱們大唐的船隊走出去貿易。”

            “咱們大唐的絲綢、瓷器、茶葉等,在海外可是極其受歡迎的,能賣出極高的價格。”

            “而國外的貨物,諸如香料,在國外很便宜,在大唐能賣出高價。”

            “就說香料吧,現在的西域胡商可沒少從中賺大錢。”

            “可如果發展海外貿易,直接從南洋進貨,比從西域轉運,成本能降低三成,利潤能翻一倍。”

            “發展海外貿易,除了收稅之外,另外一個重要收入渠道就是出海直接做生意!”

            “可大海茫茫,恐怕商人們不敢出海。”

            李世民提出了一個問題。

            李逸點頭道:

            “沒錯,確實有這個問題。”

            “不過,商人逐利,只要有人海上貿易賺到了大錢,商人們就會爭先效仿。”

            李世民沉吟片刻,說道:

            “此事,我之后會與重臣們商議一下。”

            雖然李逸描述得很好,但此事不是小事,李世民也不能草率做出決定。

            隨后,兩人又交流了一會。

            通過這一番交流,李世民愈發覺得李逸是真的有能力,比其余所有皇子都強太多了。

            想到這里,李世民盯著李逸,表情古怪的上下打量了一下。

            “阿耶你干嘛?”

            李逸被李世民看得直發麻,不知道他要干什么。

            “你想當太子嗎?要不然,我讓你當太子吧?”

            李世民突然冒出這么一句。

            _l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delect id="bygrh"></delect>
          2. <button id="bygrh"></button>
            <em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em>

          3.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nav id="bygrh"></nav></label></div>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div>

                  1.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