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著三人急切的目光,李逸緩緩開口說道:
“要應對災后疫情,需從‘源頭阻斷’、‘環境清潔’、‘病患隔離’、‘健康防護’這四個方面入手。”
其實在房玄齡與魏徵到來之前,他就想對李世民說這事了。
作為在后世經歷過大風波的穿越者,他太知道防疫的重要性了。
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相比給災民及時送食物,這事更重要。
畢竟人餓一兩天死不了,但要是得了霍亂什么的,放在古代的醫療條件下,死亡的風險太高了。
所以,剛才李世民與房玄齡、魏徵商量賑災方案的時候,他就一直在思考災后防疫的方案。
聽到李逸這句話之后,李世民等三人一臉茫然。
聽不懂啊!
他們完全不明白李逸所說的這四個方面是什么意思?
沒辦法,這些后世的防疫理念,對于他們這種沒有現代醫學觀念的古人來說,還是有點太超綱了。
“楚王,能不能具體說說要怎么做?”
房玄齡搓了搓手,詢問李逸道。
李逸點了點頭,先是指向奏折上“溺亡者兩千余人”的字樣,沉聲道:
“首當其沖的,便是處理溺亡者與牲畜的尸體。”
“這些尸體在水中浸泡日久,早已成為病菌源。”
“若不及時妥善處理,一旦腐爛,病菌便會隨水流擴散,污染水源與土壤,讓災民患病。”
“所以,必須把這些尸體處理好,從源頭上阻斷病菌產生與擴散!”
“那要如何處理呢?”
李世民問道。
房玄齡與魏徵也看向李逸,等待著給出實際的解決方案。
“深埋!”
李逸口中吐出了這兩個字。
接著,他具體解釋道:
“命人在遠離水源、地勢較高的地方挖掘深坑,深度至少要達到丈余。”
“然后,將尸體放入坑中,并在尸體周圍撒上石堊。”
“為何要撒石堊呢?”
魏徵好奇地問道。
他們所說的石堊,就是石灰。
生石灰遇水會生成氫氧化鈣呈強堿性,能夠破壞微生物蛋白質結構和細胞膜,從而達到殺菌滅毒的效果。
另外,在發生化學反應時釋放的熱量,也可直接殺滅蟲卵及不耐熱病原體。
當然,這些原理,李逸就算說給李世民等人聽,這三人也是聽不懂的。
所以,面對魏徵的疑問,李逸只是把石灰的作用說了出來:
“因為石堊能殺死部分病菌,延緩腐爛速度。”
“沒想到石灰竟還有這般用處。”
魏徵眼中滿是詫異,以往石灰多用來粉刷墻壁、加固堤壩,從未想過能用來防疫。
一旁的李世民與房玄齡在驚訝的同時,也將這一知識點默默記在了心中。
這時,李逸繼續說道:
“撒完石堊之后,再用土夯實,最好在土堆上再覆蓋一層石堊。”
“這樣可以形成雙重防護,防止野獸刨挖,也進一步阻斷病菌擴散。”
說完尸體的處理方法之后,李逸又接著說起了另一個問題。
“除了尸體需要深埋之外,水源污染的問題也要重視。
“因為水源是疫病傳播的關鍵渠道,必須嚴加管控。”
聽到這里,李世民等三人點了點頭。
喝了不干凈的水會生病,這一點他們是知道的。
“此事簡單,令人把守住水井便是。”
李世民開口說道。
李逸搖了搖頭道:
“可不是這么簡單的。”
“那你說,要怎么做?”
李世民好奇地問道。
他倒要看看,李逸的處理方法,與他有什么不同。
“首先,要讓所有災民都飲用煮沸后的水,哪怕是河水、井水,也需燒開后再喝!”
李逸說的第一點要求,就讓李世民等人覺得很意外。
“這有必要嗎?”
房玄齡質疑道。
他覺得這樣的要求,有點麻煩。
都遭受大災流離失所了,有口水喝就不錯了,哪還顧得上熱水不熱水的。
再說,也得沒必要啊,只需要按照陛下所說,派人守住水井,不讓飲水源被污染就行了。
緊接著房玄齡之后,魏徵也開口道:
“對啊,這沒必要吧,大家都是喝涼水的,哪用得著專門把水燒開了喝。”
李世民雖然沒有說話,但卻用疑惑的眼光看向李逸。
很顯然,他也覺得強制讓所有災民喝熱水這事沒什么必要。
對于三人這樣的反應,李逸并不感到意外。
因為他很清楚,華夏古代就普遍沒有飲用沸水的習慣,人們飲水的習慣就是喝涼水。
甚至到了華夏近代社會,華夏人都還是普遍喝涼水。
直到1952年,為了應對敵國的細菌戰,新龍國發起了愛國衛生運動,才廣泛普及了喝熱水的習慣。
總之,在華夏古代,你要求古人必須喝熱水,古人多半會覺得你有毛病。
當然,話又說回來,華夏古人不習慣喝熱水,也是有原因的。
李逸曾在一篇文章中看過對于這件事的分析。
主要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喝不起。
要想喝熱水,需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有燃料把水燒開;二是有容器能夠儲存熱水。
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沒有燃料就談不上把水燒開,而如果沒有容器儲存熱水的話,則每次想喝熱水前,就需要先把熱水燒開,從而對第一個條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這兩個條件,放在華夏古代,可不是普通百姓能夠負擔得起的。
保溫容器,華夏古代壓根沒有保溫瓶、保溫杯等器具,只有用稻草、棉絮等東西制作成的茶壺窠,保溫效果極差。
至于燃料,有句古話怎么說來著,“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為什么“柴”被排在了首位?
因為“柴”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生活資源,要用在更重要的蒸煮食物和取暖上,用來燒熱水喝,太奢侈了!
總之,在華夏古代,喝熱水是昂貴的行為,普通百姓沒那個條件,自然也不會養成這樣的習慣了。
除了喝不起之外,華夏古人不喝開水的另一個原因是相對而,開水沒有冷水好喝。
因為無論是井水,還是沒有污染的河水,都是微甜的,煮開以后甜味就消失了。
不過,理解歸理解。
但為了做好災后防疫,讓所有災民喝開水這件事,是必須要做的。
于是,李逸開口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