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能殺死水中的病菌,把水燒開了再喝,這是最簡單也最有效防止災民患病的方法。”
“細菌傳播無跡可尋,就算是派人把水井守住,也沒用。”
“再說,災民還會喝河水,這個是沒辦法守的。”
“如果喝生水,災民患病的幾率將會大幅度增加,甚至死亡的風險也會極大增加。”
為了讓李世民等人知道此事的重要性,李逸也是把后果往嚴重了說。
果然,聽李逸這么一說,李世民等人的態度馬上就變了。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確實有必要讓災民喝沸水。”
李世民開口拍板了。
鑒于李逸過往的戰績,對于李逸的話,他還是相信的。
他知道李逸不是喜歡危聳聽的人。
聽見李世民這么說了,房玄齡與魏徵也沒有再提出反對意見。
“除了喝沸水之外,還需要做別的嗎?”
李世民追問李逸道。
李逸點了點頭:
“還要劃分飲水區與排污區。”
“飲水區需設置在地勢高、遠離廁所與垃圾堆的地方,排污區則要做好隔離,防止污水倒灌污染水源。”
“另外,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最好在水源地周圍撒上石堊,并定期清理水源附近的雜草與垃圾,減少病菌滋生的環境。”
“楚王考慮得果然周全。”
房玄齡稱贊了一句。
這時,魏徵突然開口問道:
“楚王,你所說的‘病患隔離’,莫非是將染病之人與健康流民分開安置?”
“魏相說得沒錯,正是如此。”
李逸點了點頭,然后具體介紹道:
“一旦發現有人出現患病癥狀,就立即將其轉移到單獨區域,與健康災民隔離,避免病菌通過接觸傳播。”
“隔離區需派專門的醫者診治,士兵值守,嚴禁人員進出。”
“即便是染病者的親屬,也只能在規定時間隔著柵欄探望。”
聽到李逸這樣的建議,魏徵眉頭一皺,擔憂道:
“可災民本就因災流離,心中惶恐,若將他們強行隔離,恐會引發動亂啊!”
這一點,李逸早已考慮到了,他耐心解釋道:
“魏相擔憂的是,但隔離并非拋棄,而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更多人。”
“可在災民安置點外圍搭建臨時隔離棚,選派專門的官吏與醫者負責照料。”
“一旦發現有人出現上吐下瀉、發熱不止等癥狀,就立即送往隔離棚,避免與其他人接觸。”
“同時,要明確告知災民,隔離是為了治療,朝廷會提供藥材與食物,消除他們的恐慌。”
說到這里,李逸停頓一下,仿佛想起了什么,然后接著深深感慨道:
“其實很多混亂與恐慌,都是信息不對稱造成的。”
“防疫也是如此,只要給災民說清原因,我想他們會配合朝廷的。”
“畢竟,華夏人是最習慣聽國家安排的,只要不出現忍無可忍的情況,都是溫順的。”
最后這一句,是李逸在心中嘟囔的。
聽完李逸的回答分析,魏徵思索片刻,說道:
“楚王所,確實有道理。”
“不過,此事在執行的時候,還是需謹慎才行,以免激起民亂。”
“魏相所極是,如果真要這么做,也不能魯莽行事。”
房玄齡開口附和道。
“魏相房相提醒得對,此事具體在做的時候,肯定要讓下面的官員有更多的耐心。”
李逸從善如流地認同了房玄齡與魏徵的意見。
聽完幾人的對話,李世民也微微頷首,如此一來就算比較穩妥了。
“那最后的健康防護又要怎么做呢?”
李世民問李逸道。
李逸回道:
“前往災區賑災的官吏、士兵、醫者,每日與災民和染病者接觸,感染病菌的風險極高,所以需要做好自我防護。”
“比如,接觸流民或處理污染物后,要用皂角水仔細洗手,更換衣物后再接觸健康災民,防止相互感染。”
“衣物若被嘔吐物、排泄物污染,需立即用沸水浸泡清洗,避免病菌附著傳播。”
“還有,災民的飲食衛生也需注意。朝廷發放的糧食需妥善儲存,避免受潮發霉;烹飪食物時,需確保食材新鮮,徹底煮熟,防止生食攜帶病菌。”
“災民聚集的地方,要定期打掃,清理垃圾與糞便,撒上石堊消毒,保持環境干燥通風。”
“我暫時能想到的,就這些了。”
聽李逸說完所有防疫措施,御書房內陷入短暫的寂靜。
李世民、房玄齡、魏徵三人臉上滿是震驚與佩服。
首先,他們從不知道有災后防疫這件事。
其次,他們更不知道災后防疫這么重要,以及要做的事有這么多。
“此前我等只知賑災需放糧、安置流民,卻從未想過防疫之事,若非楚王提醒,后果不堪設想啊!”
“在這件事上,楚王的見識,真是遠超我等。”
房玄齡誠心實意地稱贊了一句。
他的話音落下,魏徵也開口夸獎道:
“確實如此,要不是今日有楚王在,我等真不知道還有災后防疫這么重要的事。”
“并且,楚王這‘四步防疫法’,考慮細致、面面俱到,很不錯。”
“房相魏相過獎了。”
李逸很謙虛地朝著兩人拱了拱手。
李世民聽到房玄齡與魏徵夸贊李逸,心中很是歡喜。
這時,房玄齡向李逸提出了一個請求。
“楚王,不知你能否將‘四步防疫法’寫下來,以便賑災的官員照此行事。”
“這當然可以。”
李逸毫不猶疑地答應了這個要求。
這又不是什么難辦的事,到時候他口述,在王府中找個人記錄整理成冊便是了。
李世民聽到兩人的話,心中突然產生了一個想法。
“你也別寫了,你干脆去一趟河南道,具體負責賑災一事吧。”
李世民看著李逸,沉聲說道。
聽李世民這么一說,房玄齡與魏徵兩人眼前一亮。
這樣最好!
有楚王這個最懂災后防疫的事的人去,肯定要比別人拿著楚王寫的“四步防疫法”照本宣科要強很多。
“臣贊同陛下的提議,此事由楚王負責,最合適不過了。”
“臣也是這么覺得的,楚王的確是最合適的人選。”
房玄齡與魏徵都開口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讓我去河南道主持賑災一事?”
李逸聽完三人的話,直接懵逼了,這事來得太猝不及防了。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