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三,附近可有會造船的工匠。”
“有,涪江河流上,船只很多,沿途造船的工匠不少。”
“好,有就好,你這今天辛苦一下,幫我去招船匠,多招一些來。”
“大人招船匠干嘛?”
朱三一臉茫然,這蘇木怎么想一出是一出啊,昨天還說要想辦法吸引外國商隊來清風驛,今天居然又要找船匠。
“嘿嘿,我昨天不是說了要吸引外國商隊來清風驛嗎,我研究了一晚,咱們清風驛到長安,路上沒有任何優勢,但是如果咱們發展水路的話,那就不一樣了,省時,省錢,相信這些商人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朱三聽后,立刻就來了精神,原來找船匠是為而來驛站的未來,拍著胸脯向蘇木保證一定辦好。
三天后,朱三找來了三十六名船匠,幾乎是把豐年縣的所有會造船的人都找來了。
不過雖然人找來了,但是蘇木還要給這些人好好培訓一下。
這些人之前都是單打獨斗,最多的也不過帶上一兩個學徒,造的船也是那種單人的小舢板。
蘇木問了一圈,這些人中,造過最大的船也不過是那種擺渡船,擠一擠能坐七八個人那種。
“和自己想象中的差很遠啊。”
蘇木決定了要發展水路,那肯定不能是小打小鬧,利用自己的初級木匠知識,根據驛站的情況,挑選了一種內陸貨運船只。
遮洋船是明清漕運體系中體型最大的船型,最初用于沿海海運,后也進入運河深處。
長度約八丈到十丈(約二十五米至三十一米)。
寬度約一丈六尺到二丈(約五米至六米)
載重量約一千石到兩千石(換船成噸為五十三噸到一百零六噸)。
船員通常需要十到二十名水手和舵工。
。。。。。。。。
當蘇木拿出遮洋船圖紙的時候,所有船匠都呆住了,震驚于遮洋船的巨大,同時也不相信蘇木有能力要建造這樣的船。
“大人,恕我直,這船不是我們造不出來,而是怕大人經費不足啊。”
造船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工序非常復雜,從選料開始到完工下水,這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
時間就是金錢,工人的工錢,船廠的開銷,都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再加上大唐現在似乎并沒有這么大的水運需求,也導致造船也并不景氣。
“諸位,既然我請各位來,那各位就只需要專心造船就行,其他事情我來解決。”
說完,見眾人還是有些猶豫,蘇木再次扔下一個重磅炸彈。
“愿意留下的人,每月薪資一貫。”
“什么~!一貫。”
“真的假的。”
“大人若是真的,我等愿意留下。”
“我也愿意。”
“還有我。”
“大人,我還有個朋友也是船匠。”
現在百姓生活艱難,尤其是船匠這種冷門行業,平時混個肚飽都困難,蘇木給出一貫錢的月錢,已經是非常高的工資了。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