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陳輝只是把支教當成逃避現實的一種手段,這才跑到無人問津的姚家嶺小學當老師。
但現在,他已經完全把支教當成一項事業來做。
這和春節前,宋思銘與他的那次交談,密不可分,宋思銘告訴陳輝,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如果陳輝真想讓更多貧困地區的孩子受益,那就發動更多的人,來參與到支教當中。
一番認真的思考過后,陳輝接受了宋思銘的建議,開始從網絡上,召集那些有意參與支教的年輕人。
半年時間,陳輝的支教群,已經有二百多人。
真正來到貧困地區,成為支教老師的,超過五十人。
別小看這五十人,這五十人,足以支撐起崇棠縣十所鄉村小學的教學任務。
因為,崇棠縣這邊的鄉村小學,都在山區,學生數量相對較少,一個小學有三位數的學生,就算是比較大的小學了。
在教師短缺的時候,一個小學,往往就只有一名老師。
如今,以姚家嶺小學為中心,周邊十余所鄉村小學的教師短缺問題,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這一切都要歸功于陳輝的組織動員。
所以,周邊其他村的村民,對陳輝也充滿感激。
宋思銘和陳輝交談之間,不時就有其他村的村民代表,來到姚家嶺小學,向陳輝表達新婚的祝福。
由于陳輝提前聲明,不收禮金,各村代表帶來的,都是當地土產,以及各村小學師生寫就的祝福語。
婚禮總指揮,姚家嶺村村委會主任姚增喜,也讓人把這些特殊的賀禮,擺放在最顯眼的位置。
“思銘,你讓我找到了人生的真正意義。”
看著那些特殊的賀禮,陳輝感慨萬千。
“被人認可的感覺很好,對吧?”
宋思銘問道。
“非常好。”
陳輝頓了頓,說道:“我可能境界還是有點低,境界高的人,就是默默做好事,不在意外界的評價,哪怕沒有外界的評價,他們依舊能堅持下來,但是,我不行,我非常在意這些,我把這些當成前進的動力。”
“我也是。”
宋思銘笑了笑,說道:“我們都不是圣人,就算圣人,追求的不也是精神價值嗎?只不過我們這些人,更喜歡看得見的精神價值。”
“看得見的精神價值,對,就是看得見的精神價值。”
宋思銘的表述,讓陳輝連連點頭。
“陳姨什么時候到?”
宋思銘隨后問陳輝。
“她得下午了。”
陳輝回答道。
“你父親來嗎?”
宋思銘猶豫了一下,問道。
“他不來。”
陳輝搖搖頭,說道。
“他的身份,確實不方便出席。”
宋思銘安慰陳輝。
“不光是身份問題,他可能還是覺得我沒有走對人生的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