羨慕、質疑、觀望……
蘇婧在上次顧承煜清理集團內部人員時,已經被調去了其他分部擔任設計總監。
整個顧氏集團幾乎經歷了大換血。
顧承煜力排眾議,兌現了他的承諾。
他將集團整個高定珠寶業務線獨立出來,成立了全新的“汐”系列工作室,位于集團大樓頂層,擁有最好的視野和最先進的設備,預算獨立,人事權完全下放給林汐。
第一次工作會議,氣氛專業得近乎刻板。
顧承煜帶著幾位核心高管坐在長桌一端,林汐帶著她新組建的設計團隊坐在另一端。
會議討論的是“汐”系列首個旗艦系列的主題定位。
市場部高管提出了一系列基于流行趨勢和數據分析的方案,穩妥卻毫無新意。
林汐安靜地聽完,然后站起身,走到電子白板前,沒有看任何提案,而是直接寫下了兩個字:新生。
她轉過身,目光平靜卻堅定地掃過在場所有人。
最后落在顧承煜臉上:““汐”系列,不應該只是追逐潮流。它應該承載情感,講述故事。”
她又望向其他高管,“我想做的,是一個關于“破碎之后,如何重構光芒”的系列。它不是要掩蓋傷痕,而是要用最精湛的工藝,將傷痕本身,變成設計中最獨特、最堅韌的部分。”
會議室內一片寂靜,幾位保守的高管面面相覷。
顧承煜沒有立刻表態,而是轉向其他人:“林總監的方案很大膽。諸位有什么看法?”
一場激烈的討論就此展開。
林汐據理力爭,邏輯清晰,對她提出的“金繼”美學和情感內核闡述得淋漓盡致。
顧承煜大部分時間沉默傾聽,只在關鍵處引導討論,確保她的想法能被充分理解和評估。
最終,他拍板:“就按林總監的思路走。市場部配合做深度調研,但不是為了否定,而是為了找到將這種藝術理念與市場需求結合的最佳路徑。我需要看到一份詳盡的可行性報告。”
散會后,林汐收拾東西準備離開。
顧承煜走到她身邊,聲音壓低,只有兩人能聽見:“剛才很棒。”
林汐沒有抬頭,只是輕聲回了句:“謝謝顧總支持。”
工作的展開并非一帆風順。
林汐的設計理念前衛,對工藝要求極高,成本遠超預算。
供應鏈部門叫苦不迭,財務部門也頻頻提出警示。
在一批稀有寶石采購的協調會上,供應鏈總監幾乎是在向顧承煜訴苦:“顧總,林總監要求的這種凈度和切割方式,供應商說成品率極低,價格要翻三倍不止,而且交貨期完全無法保證……”
林汐眉頭緊蹙,剛要開口,顧承煜抬手制止了她。
他看向供應鏈總監:“價格不是問題。交貨期,你去和供應商談,告訴他們,這是顧氏集團未來五年最重要的戰略項目,如果他們做不到,我們可以換一家能做到的。我要的,是達到林總監標準的東西。”
他轉過頭,有些含情脈脈地看向林汐:“林總監,技術上如果有難以逾越的障礙,我們一起想辦法解決。但在藝術標準上,我支持你,絕不妥協。”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