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麋芳口中聽聞火井,由于帶有神話色彩,周瑜一開始并不相信。
但之后意識到,麋芳沒有說謊的動機,周瑜就在心里琢磨。
隨即,又從吳莧口中確認,火井的的確確存在,周瑜便隱約有了猜測。
如今站在火井面前,鼻端嗅到若有若無的熟悉氣味,無疑印證了先前的想法。
跟神話傳說沒任何關系,更不是什么稀奇古怪的東西...
天然氣!
估計是數百年前,當地百姓鑿井取水時,偶然挖到了一處天然氣礦,并在機緣巧合下引燃。
眾所周知,這玩意一旦燒起來,那可真是沒完沒了...
在天然氣逸散完之前,是絕對不會熄滅,刮風下雨都無礙。
古人不懂這些,久而久之就會跟神話、傳說扯上關系。
“夫君?”吳莧面露好奇,“您這是怎么了?”
“嘿!”周瑜開心道:“發現寶咯~”
說罷,周瑜徑直從馬車上跳下來,不忘回頭接吳莧。
見周瑜高舉胳膊,吳莧莞爾一笑,搭在上邊走下馬車,順勢挽住丈夫的手臂。
周瑜帶著吳莧往前走,逐漸靠近火井。
“主公,這玩意邪門...”魏延近前提醒,“您莫要太過靠近,小心危險。”
“文長別擔心,我心中有數。”
周瑜答應一聲,在一丈開外停下觀察。
井眼不大,反倒利于聚氣,讓火焰呈聚集式噴出。
哪怕隔著一段距離,依舊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高溫。
這時,周瑜注意到,周圍還有許多百姓。
招招手,臨邛縣令屁顛屁顛小跑過來。
“君侯有何吩咐?”
這種級別的官吏,尚且沒有喊“主公”的資格。
“百姓們是在煮鹽?”周瑜開口詢問。
“正是。”縣令忙不迭回答,“麋府君來過之后,便下令開始煮鹽。”
周瑜揚了揚下巴,道:“讓百姓們繼續。”
“喏。”
縣令一溜小跑,前去吩咐在場的百姓。
“夫君是想看一看如何煮鹽?”吳莧好奇發問。
“嗯。”周瑜點頭道:“主要是想看看效率...火力如何。”
吳莧似懂非懂點頭,也不去深究。
反正只要有周瑜陪著,吳莧就非常滿足。
尤其只有她一個,還沒其他人來爭寵。
不多時,煮鹽重新開始。
只見幾十號壯丁,抬著一口碩大且厚實的鐵鍋,將其架在火井之上。
大鐵鍋借助架子懸空,并未直接堵死火眼。
很顯然,數百年以來,當地百姓已然摸索出一套,能夠安全利用火井的辦法。
之后,百姓們開始從周邊汲取鹵水。
周瑜這才發現,離著火井不遠處,還有好幾口井眼,明顯全都是鹵水井。
幾乎沒有任何運輸成本,一桶桶鹵水被打上來,然后再傾倒入鍋中。
沒用多長時間,大鍋中便注滿鹵水。
這時,縣令貼心開口講解,道:
“君侯,這一鍋鹵水熬干,就能出鹽千斤!”
周瑜微微頷首,數量已經很可觀。
畢竟,要受制于大鍋的容量,再大就不便挪動。
“咕嘟咕嘟...”
鼎沸之聲響起,周瑜臉上笑容更甚,對于天然氣井的火力非常滿意。
沒用多長時間,鹵水就被燒開。
照這個速度估算,熬出一鍋鹽巴也要不了太久。
而在這期間,大多數百姓都抄手在一旁看著,也沒有其他事情干。
大鍋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有一個臺子。
上邊站著四個人,手持長長的竹竿,時不時攪動鍋中鹵水。
沒讓周瑜等待太久,伴隨著一聲吆喝,原本閑著的百姓快速圍攏上來。
大鐵鍋被燒的滾燙,再用手直接抬肯定不行。
百姓手中拿著粗實的木杠,通過組合的方式,就跟抬轎子似的,幾十號青壯齊心協力,把大鍋從火井上抬下來。
整個行動非常迅速,互相之間配合默契。
“君侯,還請過目。”縣令伸手請周瑜上前。
周瑜來到近前,此時大鍋還在冒著熱氣,鍋中則是熬干的結晶,也就是人們吃的食鹽。
不過乍一看,周瑜眉頭隨即皺起。
一旁的縣令見狀,心中不由“咯噔”一聲,不知哪里惹得周瑜不滿意...
“為何這么臟?”周瑜不禁問道。
只見鍋中的食鹽結晶,大小形狀不一,有的如人頭、有的如拳頭...
除此之外,眼色也差強人意,有的地方黑乎乎、有的則泛黃泛青,就是看不到雪白的食鹽。
“君侯明鑒。”縣令急忙解釋,“咱們這的鹵水,熬出來就是這樣,不過還是能跳出少許品相較好、相對干凈的食鹽,供應各州郡的貴人食用。”
一鍋一千斤,如此龐大的基數下,挑出一些品相好的食鹽,確實也問題不大。
但這樣的場景,顯然不符合周瑜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