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的意思朱允炆已然十分清楚。
這皇儲究竟是誰,還得看老朱的想法,只要能在老朱面前多露臉,積累到足夠的好感,那自然,這皇儲之位也就毋庸置疑了。
朱允炆來到御膳房取了燉好的藥膳雞就往御書房去。
御書房里,老朱正在考校朱煐。
原本老朱只是想著隨意考考,可隨著朱煐面對一本本不同的奏章,進行不同的批閱,條理清晰,理由充分,甚至處理起來顯得經驗十分老道,這徹底驚呆了老朱。
“難道這就是天賦嗎?”
“雄英這孩子,是天生帝王?”
老朱瞪大了眼睛看著朱煐隨意在奏章上批復,看似隨意,實則滴水不漏。
老朱看著眼前的朱煐,已然驚呆。
咱大孫這可二十都不到啊!而且還得了失魂正,自小在外漂泊,不可能有機會接觸這般國家大事。
除了生而知之之外,老朱想不到早已得心應手,畢竟前幾世中,在貞觀朝的時候,李二這貨死活不殺自己,反倒是逼得自己一步步成了輔政大臣,一直到李二去世,兒子繼位才功德圓滿,大唐的國情雖然和大明的不同,可大體還是差不多的,批閱奏章對于朱煐來說很輕松。
“這些奏章你見過?這奏章批閱的很熟練啊。”
“陛下,可能是這些東西太簡單了吧,臣只是隨便看看,就自然會了。陛下不會覺得這些東西很難吧?”
老朱:“”
他娘的,容易?
咱當年可是學了好一陣,吃了不少虧,被坑了不少次才一點點學會的!
聽著朱煐的話,老朱總算是明白了什么叫做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了。
不過這轉念一想。
老朱心中卻是樂了。
咱和咱大孫有什么好比的?
乖孫優秀,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對大明是大好事啊!
是天佑我大明!
就在爺孫兩人交流著治政心得的時候
“咚咚咚。”
御書房的房門被敲響。
“爺爺,允炆求見。”
朱允炆的聲音傳入御書房,老朱和朱煐才止住了閑聊。
因為無懼,所以無謂,朱煐在老朱面前感受不到半點拘謹,談間對老朱充滿了冒犯,寄希望于能給老朱留下一些不好的印象,以此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
要是能無理作死,朱煐有一萬個找死的法子,可要為家國天下而死,且為了避免誤判,朱煐只能尋找機會或者自己制造機會,無理找死除了真的死了之外并無用處。
不過日常鋪墊,朱煐還是輕車熟路的,甚至可以說已經刻在了骨子里。
皇權本身就是一個充滿威嚴的東西,你對皇權的不敬自然會讓高高在上的皇帝不滿,這是其中的本質道理,是立場不同的必然。
雖然老朱表面上笑呵呵的,可朱煐心中篤定,自己對皇權的‘不敬’已然被老朱所惡,只是上位者喜怒不形于色,他未曾表露罷了。
然而這會兒的老朱,臉上笑顏如花,心里更是高興得不行。
“不趨炎附勢,剛正不阿,好久沒有遇上一點都不怕咱的人了。”
“不愧是咱大孫,這般膽魄,除了咱乖孫之外,還有誰?”
“莫說是允炆允熥了,這小子倒是比他幾個叔叔性子還要更強啊。”
老朱心中嘖嘖贊賞,高興不已。
越看朱煐,越是在他的身上看到了大明朝未來的希望。
一個皇帝,性子不能軟弱,性子強硬,能力不凡,政治嗅覺敏銳這是什么樣的模版?
直到朱允炆的聲音從門外傳入,老朱才從竊喜中回過神來。
聽到朱允炆的聲音,想到朱允炆,老朱不由暗暗搖了搖頭。
這要是沒有朱煐,朱允炆在朱允熥的烘托下,在老朱眼里倒是也還勉勉強強過得去。
雖然能力上差了些,可畢竟年紀尚小,可以培養,性格也還行,還有一些孝心,人品也算得上端正。
朱允炆雖然不如朱標,可相較于朱允熥這個競爭對手而,那可強太多了。
可眼下,老朱下意識地就在腦子里把朱允炆和朱煐兩人之間相互進行了一番比對。
這剛一比對,高下立判。
論孝心?
朱煐九歲養父母臥病在床,九歲身軀扛起一整個家,一邊科考一邊賺錢,養父母重病也未曾拋棄,而是送兩人安心離世。
論膽魄?
入朝三日,幾乎滿朝皆敵。
剛入殿試就敢拋卻大好前程和性命死諫。
老朱自認,在這膽魄上,哪怕是自己,也是不如。
論能力才學?
那更是沒法比了,兩人就不是一個級別的,尤其是老朱在見到朱煐批閱奏章的老練,這與生俱來的天賦這是人?
若非親眼所見,誰敢信?
人比人得死,老朱下意識的一個對比,心中對于自己原先的決定,更加堅定了。
大明的未來,自然要交給一個更加讓自己放心的人
“允炆啊。進來吧。”
回過神來的老朱應了一聲。
朱允炆雖然和朱煐相比的話是不爭氣,但好歹也是個孫子。
人越老,對于親情就越發看重,尤其老朱剛痛失朱標這個愛子,對于親情老朱看得更重了。
嘎吱
伴隨著房門打開的聲音,朱允炆端著一盅雞湯笑容滿面地推門而入。
而當看到坐在老朱身邊的朱煐的時候,朱允炆不由一愣。
“朱御史,你你怎么在這兒?”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