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這怎么就和你說不清呢?要不這樣,你喊蔣瓛和兒臣練練,看看兒臣的身手。”
“要不兒臣給你把門口的大石獅子給扛進來?”
朱樉被逼急眼了,也顧不得什么禮貌不禮貌了,開口就是想要證明自己的體格沒問題。
老朱一愣,旋即笑了。
他從未感覺到過眼前這動不動就要找人練一練的朱樉是如此地可愛。
這才是咱的老二么!
“當真沒病?”
看朱樉恢復正常老朱也有些不確定這丫的到底有病沒病了
“沒病沒病沒病!父皇啊,到底是哪個亂臣賊子胡亂語的?兒臣這就擰了他的頭來!”
朱樉人麻了,好不容易想當個賢王,剛學了點禮儀,想著能讓自己的形象更高大一些,更文氣一些,更有格調一些,結果這下倒好,一急眼又原形畢露了
“哈哈哈哈哈,沒病就好,沒病就好啊。”
“可嚇死咱了。下回可別行這般古怪行徑了啊,咱年紀大了,經不住你這般嚇唬,當了一輩子的武夫,這會兒忽然文縐縐的了,咱還以為你得了不治之癥了呢。”
老朱拍了拍胸口,有些惱怒。
這老二,凈整些這有的沒的,害得自己都誤會了
朱樉臉色一苦,他這才知道究竟是哪里出了問題,合著是因為自己太講規矩和禮貌了,反倒是讓老爺子給誤會了
“父皇,兒臣這不想著當賢王得有個當賢王的樣子嗎?要像以往那般,傳出去,怕是不好聽。”
朱樉罕見的有些扭捏,他如今立志要當大明第一賢王,不負老爹所托,這輩子就沒有被老爺子這么重視過,沒想到這都大半輩子過去了,忽然被老爺子給重視了,被重視的感覺,還怪讓人不好意思的
“當賢王?就你?”
老朱一愣。
朱樉也是一愣:“不是父皇您讓兒臣當賢王的嗎?”
“咱何時說過讓你當賢王了?”
“不是父皇您的意思?那朱御史他說”
朱樉話還沒說完就被老朱給打斷了。
老朱忽然想明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
朱煐府中發生的事情老朱自然是知道的,只是平日里老朱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以至于一下沒有想起來究竟是怎么回事,可聽朱樉這么一說,老朱就想起來來龍去脈。
于是他當即打斷朱樉:“咱的意思是讓你往這個方向努力,還有,不要光做表象,這賢王賢王,他的重點是你這些古怪的行徑嗎?那是要為大明真正做事的!”
“行了,你要不懂的話就多和朱煐那小子聊聊,他都比你懂。”
老朱反應過來之后直接給自己的話打了個補丁。
而朱樉一愣之后也是恍然。
還真是!
還真沒說過眼下自己就是賢王,先前朱御史說的也是讓自己日后要當大明賢王
看來父皇對于現在我的表現還不是很滿意,只是看中了我的潛力
不過饒是如此,對于朱樉的鼓舞也是十分大的,當即朱樉兩眼放光,躍躍欲試。
賢王?
日后本王一定能做到!
哦不,當賢王便要從現在開始!
本王當事事為我大明考慮!
當即朱樉神色一肅:“父皇,兒臣已然明白!”
“父皇良苦用心,兒臣感動不已!”
“不瞞父皇,兒臣今日前來有要事與父皇相商!”
見糊弄了過去,老朱松了口氣。
看著眼前滿臉熱忱的朱樉老朱忽然覺著,貌似眼下這般也不錯?
怎么以往沒發現老二還有這癖好?
喜歡當賢王?
看這樣子,還真是認真了?
老朱知道朱樉究竟是處于什么狀態,身為朱樉的親爹,老朱對自己的這個不聽話的兒子太了解了,是不是認真一眼就能看出來。
“要事相商?什么事?”
要換成以往的朱樉和老朱說有要事相商,老朱敷衍都懶得敷衍,直接能讓這混蛋從哪兒來滾回哪兒去,可眼下老朱卻是主動開口。
他準備給自己的這兒子一點點小小的鼓勵,畢竟這做戲做全套,再者,好不容易兒子學好了,自己這當爹的,總也不能打擊他的積極性吧?
換成以前或許老朱不會想這么多,只是太子朱標的去世以及長孫的失而復得讓老朱這些日子以來心中思慮良多,對于家人更加看重了
心態上的變化也反應到了老朱的行動上
“父皇,兒臣思慮了許久了,這些日子也看了不少的史書,兒臣以為,眼下大明,有一事不得不防!”
“哦?誰?”
老朱眉頭一挑。
這老二,沒想到還真是下功夫了,這些日子以來居然都看起史書來了?
“藩王!”
“父皇,這藩王之患,不得不防啊!”
“父皇眼下年歲也不小了,父皇在世時自然是無妨,可兒臣該為往后計,倘若哪天侄兒上位,侄兒年幼,這藩王在外,怕是有禍。”
“尤其是老四!雖然兒臣與老四向來不和,可不得不說,這混蛋鬼點子多,有能力有才干還有心思,城府也深,兒臣和老三加起來常常都在他手下吃虧,倘若大哥在,那老四自然不敢如何,可若只是侄兒兒臣覺著,咱們當長輩的,還是該未雨綢繆一些,幫一幫后輩”
“父皇,兒臣覺著此次入京就是個好機會,不如就把老四給留在京城?”
朱樉之鑿鑿,一臉認真。
老朱面色古怪地看了眼自己的這兒子
藩王之患不得不防?
你自己也是藩王啊
看來這混小子是真想當這大明賢王啊
老朱有些無語,他想不明白,怎么從小到大一直都喜歡舞刀弄槍征戰沙場的二兒子,居然對當賢王這么感興趣,按照這混小子以往的行徑,他的目標不該是當大將軍嗎?
“父皇,您以為兒臣此計如何?”
朱樉的語間充滿了激動和興奮。
此乃他當賢王的第一步,為親爹獻上的治國良策之第一策!
想來千古之后將淪為美談,后世談及將會有記載——大明秦王朱樉,年少不羈,后遂改之,成賢王,獻良策,策一:燕王之患,是為良策,洪武帝納之解此隱患。后人謂之大賢!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