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是個直性子,寒門出生的他走到這一步靠的除了他的才華之外,還有那一顆永不服輸的心。
方孝孺的性格剛正,與張平倒是聊得來,兩人推杯換盞,一來二去,大有相見恨晚之感,看得朱煐不由咂舌。
朱煐不曉得這歷史上方孝孺和張平有沒有什么太過深入的交集與交流,要是有的話,想必也因為方孝孺的口出無狀而被朱老四給埋葬在歷史煙塵中了。
能在史書上留名的人并不多,很多人哪怕是拼上了性命也留不下一個名字,能在史書上留下一句,某年某月某日,某人行了某事,哪怕是沒有姓名只是標注了有個人做了這個事,那也足以自傲了。
一代代的人太多,而能流傳下去的名字太少太少
方孝孺和張平一見如故,兩人相互交流了自己的理想。
方孝孺希望能夠青史留名,能夠成為大明柱石,輔佐皇帝在史書上留下一筆美談。
張平的志向也與方孝孺類似。
事實上不光是張平,但凡是文官,又有幾人能拒絕青史留名和匡扶社稷這兩個宏大理想的呢?
之后二人又聊到了朱煐,朱煐沒想到自己只是在一旁靜靜看著,也能成為主角。
張平和方孝孺都對朱煐的行事表示了敬佩,能夠直面老朱這樣的皇帝卻依舊保持著本心,能夠直面百官卻又不退半步,這是何等的膽魄?這是何等的堅守?
“若論匡扶社稷之心,方某遠不及朱御史矣”
方孝孺聽了朱煐的事跡之后自殘形愧,他自問做不出朱煐做出的那些事,人往往會對一個能做到自己想做卻又做不成的事情的人深感敬佩,而顯然,此刻的方孝孺便是如此。
朱煐所做之事是他一直想要做的事情,可偏偏這樣的事情,他自問倘若易位處之,自己是決計不敢干的。
這已經不是性格剛正可以解釋的了,這就是瘋子!瘋狂!
“老方,你也不必灰心,先前的時候我也是同你一般這樣想的,我也曾效仿老大,希望能夠走上老大的路,行老大所行之事,可當陛下真正下令要誅我三族的時候,我不得不承認,我慌了。”
“從那時候我就知道,我比不上老大,不過如此不是也很好嗎?我們可以以老大為目標,雖然我們成不了老大,做不到他那般無懼無畏,可我們卻能遠勝那些在朝堂上蠅營狗茍,尸位素餐,庸庸碌碌的官員。”
“我們當以老大為榜樣,切不可喪失了信心啊。”
“志遠賢弟所甚是,朱御史這般剛正之人古今少有,竟連十族也無懼,只認真理,這般堅定的內心,方某遠遠不及,卻又欽佩不以。”
“不怕志遠老弟笑話,事實上在有些時候方某也曾想過,日后若是有機會,當真要方某面臨抉擇,是誅九族還是堅持自己”
張平聞不由好奇:“你想過?結果呢?”
方孝孺苦笑著搖了搖頭:“原本我還想著不知結果,可轉念一想,卻是我猶豫了,事實上面臨這樣的選擇猶豫的那一刻起,我便已經做出了選擇,我畏懼九族盡滅,所以無法堅持自己。”
“朱御史面對誅十族的威脅都面不改色凜然無懼,孝孺嘆服。”
“老大不是一般人,我們不用和他比。”
張平隨口說道。
朱煐:“”
聽著兩人你一我一語地在耳邊叨叨,一具具贊美飄進耳中,朱煐聽著也是老臉微紅,他不語,只是一味喝茶
誅十族都不怕?
想多了,那不是因為老子沒有十族么
爹媽都是流民,壓根就不知道祖籍何處,便宜老爹和老媽一死,這天地間再也找不到任何一個親族了。至于親朋好友,老師故交,要是換做旁人,普通人,那指定也是有這些羈絆的,可朱煐偏偏沒有
他從小就已經降臨大明,知曉日后自己要做什么,恰逢父母重病,他忙著給父母養老送終,之后又靠著自己多世以來的經驗,自學成才考入了殿試
可以說,朱煐就是十族本族。
當然,這些話朱煐懶得說,因為他知道,哪怕是說了也只會被兩人覺得是謙虛,他也懶得解釋。左右在大明的時間不會太久,他堅信隨著自己做出一樁樁一件件皇帝無法容忍之事,老朱哪怕是耐心再好,那也有被消磨殆盡的一天
此后幾天,方孝孺和張平走得越來越近了。
兩人經常在朝堂上竊竊私語,這是只有兩個關系很好的朝臣才會做的事。
張平私下里找到朱煐,說過原因,初時他是想要拉方孝孺入伙,他覺得方孝孺是罕見的無畏生死之人,也只有這種人才配在朱煐身邊。
不過之后接觸下來,張平就是交心了。
他本就是初入朝堂,在朝堂里沒有幾個相熟的人,而方孝孺也是剛從漢中府回京,這京中有不少人都認識,可要說熟悉,卻也說不上,當人們到了一個陌生環境,往往更容易交到朋友,因為固定的圈子尚未形成,你會小心翼翼但主動地與周圍的人去相互接觸,相互碰撞,最終判斷是否三觀一致志趣相投。
朱煐自然是樂見其成。
只一點理由他就不會拒絕張平的此舉。
要知道,方孝孺才是真正歷史上誅十族的人啊!
這是個狠人,而且以他的脾氣,明里暗里看他不爽的人大有人在!
這樣的人,或許對于別人來說,那是個禍害,與之相交容易惹火上身被牽連,可對于朱煐而,方孝孺這樣的,顯然就是人才中的人才,毋庸置疑!
張平與方孝孺兩人相熟之后,再加上方孝孺心中對朱煐的佩服,有心結交,朱煐也有心接觸,希望能夠借助方孝孺的力量,讓自己在朝堂上樹敵更多一些。
人力有窮時,自己畢竟只是一人,多一個朋友就多一群敵人,尤其是方孝孺這樣的朋友,能夠遇到這樣的隊友,朱煐覺得也是三生有幸。
這一日方退朝。
在張平的提議下,幾人準備到應天府有名的一家酒樓中飲酒。
這是朱煐來到大明,入朝-->>之后的第一次外出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