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琚在西域的籌劃正進行得如火如荼之時。
長安城內,已經沉寂了許久的朝堂,也再次生起了波瀾。
隨著兩個月時間過去,張九齡罷相的影響逐漸被時間沖淡,更兼李隆基這些日子并沒有要再次平衡朝局的意思,
武惠妃與李琩,也有些按捺不住了。
于是,兩人決定再一次削弱太子一系的實力。
而這一次,武惠妃選擇的突破口,則是中書侍郎嚴挺之。
中書侍郎嚴挺之,此人不僅與張九齡交好,更與太子一系如今的頭面人物裴耀卿是好友。
此外,嚴挺之與太子少師李元纮的私交也不錯。
所以,武惠妃率先對嚴挺之發難,命御史彈劾嚴挺之貪贓枉法,準備先將嚴挺之弄下去。
一開始的時候,李隆基還有心袒護嚴挺之。
準備再次使用帝王的制衡之術,維持壽王一系與太子一系的力量平衡。
但隨著嚴挺之貪贓枉法的證據被一件一件擺到了臺面上,李隆基也有些繃不住了。
畢竟,他最驕傲的事情,就是一手創建了一個開明的開元盛世。
在他看來,開元年間的政壇,縱然不如貞觀永徽年間那般政治清明,起碼也不會有什么太大的蛀蟲。
至于一般官員的貪腐,倒也無所謂。
畢竟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他還是懂的。
可他是真沒想到,一個官員,能貪掉一州的賦稅那么多啊。
關鍵貪污就算了,還枉法!
這就是在挑戰規則了。
他縱然有心想保嚴挺之,可在絕對的證據面前,也做不到睜著眼睛說瞎話。
最終,他也只能強忍著內心想殺人的沖動,將嚴挺之交由有司停職查辦。
可誰曾想,這不查還好,一查反而查出了大問題。
由于嚴挺之在朝中人緣不錯,不少官員都與其有著來往的緣故。
刑部這一查,就直接給李隆基查了個結黨營私的結果出來。
聽見結黨營私這四個字,饒是李隆基明知這很有可能是武惠妃和李琩聯手起來針對太子的陰謀,也被氣得差點吐血。
因為結黨二字,就是他對他創下的開元盛世最大否定。
堂堂開元盛世,有人貪贓枉法也就罷了,竟然還有人結黨營私?而且還是在他的眼皮子底下,這怎么能忍?
李隆基又氣又怒,只覺得一張老臉都被丟盡了。
震怒之下,竟是連平衡都不愿維持了,干脆直接將與嚴挺之有關系的一干人等盡數革職。
其中首當其沖的就是對嚴挺之有舉薦之恩的張九齡,直接被一擼到底,放還歸鄉。
其次則是中書令裴耀卿被罷相,改尚書左丞相的虛職,然后是與這些人都交好的李元纮,被罷太子少師之職
最后,甚至連侍中韓休也被牽扯其中。
可以說,因為一句結黨營私,李隆基直接放倒了半個朝堂。
由此可見,李隆基究竟有多么震怒。
也由此可知,武惠妃對于李隆基的心態,究竟把控到了什么程度?
可以說,武惠妃現在是完全算準了李隆基的所有心態和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