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已經不是爭儲那么簡單了,而是鐵了心的要將太子一系趕盡殺絕。
而隨著一群大佬罷官的罷官,遷職的遷職,太子一系的基本盤也瞬間破碎。
李瑛這位太子殿下的聲望,更是瞬間低到了冰點。
就連李瑛自己都沒想到,不過短短數月時間,他就會被逼到這種地步。
他甚至還沒反應過來,李隆基便已經雷厲風行的完成了朝中的人事變動。
一時間,李瑛心里又是悲憤,又是絕望。
悲憤的是李隆基甚至都不愿聽他辯解一句,便直接將他的勢力一通亂拳打碎。
絕望的是,李隆基分明知道這是壽王李琩的陰謀,卻仍是為了帝王的顏面,為了所謂的開元盛世的虛名,將他這個親兒子踩到腳下。
難道,他當真唯有悲憤而死這條路好走了嗎?
但事實證明,他還是悲憤得太早了。
因為武惠妃的手段,還不止如此。
她前一秒,才利用李隆基好大喜功,不能容忍有人質疑他創下開元盛世的功績的心態,徹底瓦解了太子李瑛一系的政治勢力。
后一秒,便再次向李隆基扔出了一個大炸彈。
而這一次,引爆這個炸彈的人是咸宜公主的駙馬楊洄。
楊洄先是上書李隆基,告發鄂王李瑤與光王李琚的生母皇甫德儀與劉才人因失寵而對圣人心懷怨懟。
旋即又上書說太子李瑛、鄂王李瑤二人與太子妻兄,唐昌公主的駙馬薛銹經常密謀議事,或有反心。
李隆基本就因朝中有人結黨營私之事怒不可遏。
再聽得楊洄說他后院起火了,更是忍不住大發雷霆。
但最后一擊,則是來自于武惠妃。
隨著楊洄誣告太子李瑛和鄂王李瑤的事情逐漸開始發酵,武惠妃也發揮了畢生的演技,尋到李隆基,說出了那句流傳千古的:“李瑛陰結黨與,將害妾母子,亦指斥至尊。”
更關鍵的是,這些日子,李瑛也的的確確對李隆基確實生出了怨懟之心。
于是,在李隆基一番探查之下,太子李瑛對圣人心懷怨懟的誣告,也成了事實。
而最終的結果,就是太子一系徹底失勢,徹底遭到了李隆基的厭棄。
而武惠妃尤嫌不夠,再次指示楊洄上書,請求李隆基廢除太子。
只不過這一次,李隆基卻是沒能讓武惠妃如愿,而是在關鍵時候剎住了車。
畢竟,太子如今并無大過。
而且朝中才剛剛經歷了一次大的變動,若是這個時候廢太子,難免為天下人詬病,導致國祚不穩。
最關鍵的是,他暫時還需要李瑛留在朝堂之上,幫助他牽制壽王一系。
對此,武惠妃雖心有不甘,卻也知曉能將計劃進行到這一步,已經是非常不錯的結果。
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她能這么順利的瓦解掉太子一系的政治力量,除了抓住了李隆基好大喜功的心態之外,其實也少不了李隆基的默許。
畢竟,太子如今的年紀,確實已經威脅到了李隆基。
古話說得好,子未壯,壯即為變。
只不過,即便李隆基沒有第一時間廢黜太子,可在明眼人看來,如今的太子,也已是明日黃花。
除非圣人短時間內駕崩,不然他們真的想不出來,太子該如何才能逆風翻盤?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