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妹你送我讀書,我肯定考個好學校報答你。”
劉秀娥和王發榮激動地不行,老四是個好學的,他們沒本事供兒子讀書,始終是心里的結。
王春妮在紙上寫下‘四哥考大學’五個字,抬起頭把目光放在趙初荷身上。
結合老四的事兒,春妮的打量讓趙初荷忽然緊張起來:“咋,咋了小妹?”
王春妮:“大嫂特別會做飯?”
不等趙初荷說話,劉秀娥替她說:“她做飯好吃,但是做饅頭花卷更厲害,手可巧了。”
“還有你二嫂,你二嫂會縫東西。”
王老太撇嘴:“人家不叫縫東西,叫刺繡,許紅她娘家媽有點機緣,學過刺繡,許紅是家里老大,底下五六個弟弟妹妹,又有十來個侄兒,嫁給咱家前衣服都是她做的,旁人家給的破衣服到她手上都變的跟新買的一樣。”
許紅不好意思的低下頭。
她娘家弟弟多,侄子侄女多,別人每次都驚嘆她過得如何辛苦,少有人會在復雜的家庭結構下看到她刺繡的本領。
王春妮了解。
“過完年瞧瞧面點廠有沒有招工的,讓大嫂進去當學徒。”
“制衣廠學不到東西。回頭我給二嫂多買幾本書,你先學習,在家多繡點樣品,我托人往外賣,幫你接活,你從家庭刺繡工坊路子走起來。”
相較于王老四,趙初荷和許紅都是婦女同志,嫁人等于自己的一生。
在上一秒,她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的命運還會發生如此巨大的改變。
趙初荷和許紅對視一眼,從對方眼里看到了驚喜和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