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青山先是一愣,隨即將機器的開關關掉,而后拿過工具,快速將眼前的機床外殼拆開。
仔細檢查過后,當即一臉佩服的說道:“周科長的機修水平果真令人服氣,這臺機床的軸承確實磨損的有些嚴重,齒輪那邊也出了問題。”
周衛國點了點頭,對李剛說道:“李主任,把有問題的機床列個清單,稍后我會讓維修組過來檢修的。”
“好的”
接著一行人又去了鍛工車間和修理車間,等一行人回到技術科辦公室時,已經是上午十點多了。
將發現的問題和各個小組長說了一遍之后,又讓他們各自帶組解決,隨后周衛國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
坐在辦公桌前,看著筆記本上密密麻麻的記錄,周衛國陷入了沉思。
通過這兩天的觀察,他對廠里的情況也有了大致的了解。
陰山縣機械廠就是一家典型的國營小廠,主要負責
12
匹馬力小四輪拖拉機的組裝任務。
工廠的最高權力機構是廠革委會,主任由廠長李長安擔任,4
名副主任分別來自老干部、技術專家和工人代表,講究
“黨管一切”。
全廠的核心生產部門包括
3
個總裝車間、1
個金工車間、1
個鍛工車間、1
個修理車間和
1
個大型倉庫。
每個總裝車間有一條簡易流水線或幾個固定裝配工位,能同時組裝
12
臺拖拉機;金工車間則靠著車、銑、刨、磨、鉆等機床,負責零部件加工;鍛工車間負責部分零部件的澆鑄工作,各個車間倒也分工明確。
在人員構成上,車間里既有少量備受尊敬的七級、八級技術工人,他們是車間的技術靈魂,也有大量的三級青年工人和復原轉業軍人,這些人是生產主力。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