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犁對于寧古塔的居民來說,就是家家戶戶備用的交通工具,就如同關內的二輪大車一般。畢竟這里有半年時間都被白雪覆蓋著,沒有爬犁就等于難以出門了。
和北面的部族相比,寧古塔地區的爬犁多為馬拉,而不是用狗牽引,當然更北面的部族聽說還有用馴鹿拉的,不過在堅實平面上的速度都不如馬拉爬犁更快。
海浪河、牡丹江、松花江、黑龍江這些東北的江河,在冬季就是爬犁最好的交通要道,馬拉爬犁最快的速度,是一晝夜可達200里。
從寧古塔到三姓城,也就三天半到四天時間而已。興佳決定出兵之后,便讓自己的弟弟興海帶著200具爬犁,300士兵前去支援三姓城。
駐扎在寧古塔的女真人尚沒有脫去淳樸好戰的作風,比之沈陽城內的八旗子弟要聽話的多。興佳一聲令下,被點到名字出征的女真人便默默的回家收拾東西,然后帶著家中的爬犁前往了寧古塔北面的海浪河上,等候著出發的命令。
花費了小半天功夫,當興佳將興海送出了北門之后,便看到接到命令的士兵大都已經上了爬犁等候了,這才轉身握著兄弟興海的手小聲說道:“你這次前去救援,只要能夠保住三姓城就是大功,切不可擅自前往追擊,否則一旦有所損失,那就是有過而無功了。如果你們沒到,三姓城就已經淪陷,那么就趕緊打道回來,不要想著攻城。”
興海點了點頭,對著兄長拱手后說道:“小弟已經記住了,請大哥放心。時候不早了,我看還是讓隊伍早些出發,也好在天黑之前多趕些路…”
三姓城位于牡丹江、倭肯河、巴蘭河入松花江的四水交匯合流之處,周邊又有小興安嶺、遮根猜良、完達山脈三山相逢對峙,可以說是一處形勝之地。只可惜在后金手中,這里只是作為了控制松花江流域和進入黑龍江流域的一處軍事據點,完全沒辦法進行經濟開發和利用。
不過也正因為三姓城軍事據點的身份,使得趙承東帶著1500人抵達此處時,遲遲不能破開城池。而在三姓城的下游,烏蘇里江、黑龍江的交匯口,達斡爾部落的世居地卻輕易就被他們所拿下了。
在明軍進入外東北和黑龍江下游之后,這三年里不僅穩固了廟街和**兩個據點,還在黑龍江下游距離入海口1000里的地方建立了瓦倫堡,恢復了距離**北面200里的雙城衛。
瓦倫堡原先不過是鄂倫春人的一個村寨,倒也沒什么說道,但是這雙城堡的來頭可不小。據說9世紀的時候,雙城子就已經是渤海國的重鎮了。至于雙城子其名則源于開國初的雙城衛。以其東、西兩城并存而得名,東城叫"富爾丹",西城叫"朱爾根",相距約四里。
當**鎮守府的探險隊發現了雙城子后,崇禎還特意下詔對探險隊及**鎮守府的官員進行了嘉獎,并詢問此地能否據守。
雙城子位于綏芬河等三河的交匯處,又處于烏蘇里江-興凱湖平原的南端,附近多人參、刺五加、五味子、獼猴桃等植物資源。雖然它距離后金最近的據點寧古塔只有500余里,單兩地之間地形復雜,大隊人馬難以穿越,因此**鎮守府很快就向皇帝表示可守,但需要在雙城子和**建立一條陸上通道。
在**、廟街待了三年之后,趙承東終于對這片區域有了一個基本的概念。這里的結冰期至少也有小半年,春季的化冰期是滿地泥濘,初夏時節則是暴雨不停,只有夏秋之交的八、九月,才是適合狩獵和外出的季節,到了冬季又是寒風呼嘯,雪滿山林。
在這里最大的敵人從來不是女真人,而是惡劣的自然條件及各種意想不到的危險。比如暴雨引起的洪澇災害,潮濕悶熱引起的瘟疫,還有夏天的蚊子、螞蟥及各種昆蟲,冬天的嚴寒和暴風雪。
可以說,在外東北沒有一處堅固而干燥的住宅,是難以生存下去的。而不管是他們這些外來人還是本地土著,外出時只能借助于水路或是天然形成的河谷平原,沒有人可以直接穿越密林山區,這和自殺沒什么區別。
了解了這一點之后,趙承東發覺事情就變得簡單起來了,誰控制了外東北的河流,誰也就等于控制了這里。除非你的敵人能夠從密林里砍伐出一條道路來,否則就得乖乖的順著河流前進。
這也使得,在河流險要之處修建一處要塞,就能控制住附近整片的流域,并阻止后金軍隊在這一地區的行動。就好比后金軍隊建在這里的三姓城,就能夠讓擁有優勢兵力的趙承東束手無策一樣。
地理條件上的限制,使得這一地區的作戰幾乎都只能在冬季進行,遠離后方的作戰,又使得雙方能夠運用的兵力都不會太多,否則后勤就承受不了。何況密林和河谷地形,也不容許上萬人的隊伍展開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