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朝廷雖然小毛病不斷,但整體上可沒有什么問題。
他們都肯定他們推翻不了這個朝廷。
可是這有什么關系呢?如今竇家已經敗了,楊家再一敗,他們就可以退出京師敗頭換面去別的地方重新生活,到時候再也不會有人知道他們的去向。
現在,他們就等著借馮清秋來攪亂大局,然后找機會給楊家扣個足夠抄家滅族的罪名了。
他的幾房侍妾已經在南邊某個宅子里等他,他才三十出頭,他也還想娶妻生子。
“掌柜的,三爺請您進去。”
正思緒漫游之間,有人進門來稟道,并且順手還替他點著了桌上的燈。
他抬眼看了看窗外,原來天色早就黑盡了。
他覺得有些餓,放了茶,起身往內院走去。
這座院子是楊峻早年購下的私宅,據說自他與衛氏互通心意之后,就常常在此碰面了。
楊若禮死后楊家全家搬離京師,楊峻這宅子也就荒了下來,直到后來他假借火勢離開楊家,才又重新把這宅子翻修成了個書局。
因為是私會之所,所以除他與衛氏之外竟然無人曉得。
想到這里他不由嗤笑出聲,人常說讀書明理,楊家人讀那么多書,這腦子卻讀到了狗肚子里,對個嗣子當嫡親的兒子看待,給的月例比楊沛還只多不少,真不知道他們這些人怎么想的!楊峻要不是衣食無缺,當初又怎么能偷偷置下這座宅子?
沒有這座宅子,他們就只能另覓住所,說不定也隱藏不到這么好。
所以說,世上的人吃虧可不能怪別人太壞,只能怪他們自己太蠢。
他穩步跨進二門,迎面就見楊峻正站在院中的山茶樹下,凝望著點綴其上的朵朵金邊紅花出神。
這株茶花,他知道是楊峻當年從云南移回來送給衛氏的。
楊峻因為哮癥而離京過幾年,那幾年也是他至為關鍵的幾年。
他不但借此機會游歷了許多地方,接觸了許多江湖人,而且也遇然結識了回鄉祭祖的竇二爺,沒錯,世界就是這么小,后來他們又在云南相識,共同促使了竇曠拉上崔渙一道私開銀礦這件事。
如果沒有他離京的那幾年的經歷,楊峻斷斷也沒有后來的瘋狂。而楊家居然還傻到在拆散他和衛氏之后相信他已經浪子回頭,給他噓寒問暖,還給錢他答應他外出游歷楊家這么蠢,就是像竇家一樣落到家敗人亡的地步也不算很冤枉的。
他自信地這么想。
并且又把身子往下躬了一點,以恭謹的姿態走上去道:“三爺用飯不曾?”
(未完待續。)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