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和憤怒瞬間在學子們中間炸開。
“這…這簡直是欺人太甚!是誰?!到底是誰干的!”
“我們千里迢迢,吃盡苦頭來到這里,難道就是為了來害人的嗎?”
“此地蠻夷,不可理喻!根本無法溝通!這學還怎么辦下去?”
有人氣得渾身發抖,有人恐懼得臉色發白,有人沮喪地蹲在地上,甚至有人紅著眼睛,開始小聲嘀咕著想收拾行李回家。
絕望的情緒開始蔓延。
領隊的學子名叫周文,約二十五六歲年紀,面容看上去比實際年齡更沉穩些,他是東宮暗中推薦的人選之一,出發前曾得到過馬周的簡要提點,心中早已對可能遇到的困難有所準備。
他壓下心中的震驚和怒火,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聲音保持鎮定,安撫躁動的人群。
“諸位同窗!諸位兄弟!稍安勿躁!切莫自亂陣腳!”
他提高聲量,壓過眾人的議論。
“這顯然是有人故意搗亂!就是想用這種下作手段嚇跑我們,讓朝廷的義學辦不起來!”
“我們越是害怕,越是退縮,就越是中了他們的奸計!”
“我們代表的是朝廷的顏面,是太子殿下的期望,更是我寒門學子的骨氣!豈能如此輕易就被嚇倒?”
他環視一張張惶恐或不忿的臉,沉聲道。
“我們不能就這樣認輸!”
“李兄,王兄,你們帶幾個人,立刻去打水,找來工具,把這些污穢之物清理干凈!把匾額重新擦拭干凈,掛正!”
“我們要讓所有暗中窺視的人看到,我們沒那么容易被擊垮!”
“剩下的人,跟我來。”
周文帶著另外幾名還算鎮定的學子,拿出從長安帶來的一些原本打算作為見面禮的禮物......幾包在嶺南顯得尤為珍貴的精細鹽巴,一些顏色鮮艷的絲線和縫衣針。
他們鼓起勇氣,主動走向最近的一個俚寨。
寨門外的幾個俚人男子立刻警惕地圍了上來,手握緊了腰間的刀柄,眼神不善。
周文停下腳步,露出盡可能友善和誠懇的笑容,讓同行中一個稍微學過幾句俚語的同學上前,磕磕巴巴,連比帶劃地說明來意:他們不是壞人,是朝廷派來的老師,是來教孩子們認字算數的。
學了字,會算數,將來長大了,能看懂漢人寫的契約,不會被人騙;能算清自己家種棉,織布賣了多少錢,不會被黑心商人坑騙;甚至以后還能去大工坊里當管事,賺更多的錢,讓家里過上好日子。
他們遞上帶來的禮物,態度謙卑而真誠。
起初,俚人們只是冷漠地看著,無人上前。
僵持中,寨子里一位最年長,皺紋如同溝壑般的老人,在一名少年的攙扶下,顫巍巍地走了出來。
他渾濁卻精明的眼睛仔細看了看那雪白的鹽巴,又摸了摸光滑鮮艷的絲線,最后目光停留在周文等人雖然疲憊不堪卻寫滿真誠和堅持的臉上,沉默了良久,終于緩緩點了點頭,示意族人收下了禮物,并回頭用俚語吆喝了幾句,不一會兒,便有族人搬來一串金黃的芭蕉和幾個碩大的木瓜作為回贈。
雖然只是極小的一步,對方眼中的警惕并未完全消失,敵意依然存在,但這小小的互動,仿佛在堅冰上鑿開了一絲微不可察的裂縫。
然而,周文他們并不知道,在遠處山林茂密的隱蔽處,崔榮派出的眼線正冷笑著記錄下這一切,低聲對同伴道。
“哼,倒是小瞧了這些窮酸,還有點韌勁。”
“去,告訴黑石寨那個脾氣火爆,一向不服馮盎的頭人磐陀,就說這些漢人老師私下嘲笑他們寨子的孩子又蠢又笨,像未開化的猴子,根本不配來上學,浪費他們的時間……”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