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暗地里的抵抗并未停止,反而變得更加隱蔽。
數日后,東宮。
李承乾眉頭緊鎖,看著幾份來自地方的心腹密報,上面詳細記錄了某些州郡“萬民傘”活動的背后,確有當地豪強出錢出力,甚至威逼利誘百姓簽名的痕跡。
他感到一種無力感,明明是為國為民的好政策,為何推行起來如此艱難?
這些盤根錯節的地方勢力,就像一張無形的大網,柔軟卻極具韌性,難以徹底撕破。
焦躁之下,他再次策馬出了長安城,直奔龍首原。
他需要聽聽那個總能撥云見日的聲音。
山莊書房,茶香依舊。
李承乾將輪換制遇到的軟抵抗詳細道出,語氣中帶著困惑與一絲不易察覺的動搖:“……趙兄,新政本意為求善治,如今卻引得地方動蕩,政務遲滯,甚至偽民意頻出。”
“是否……是否操之過急了些?”
“或許當緩一緩,待時機更成熟再……”
趙牧正用小鉗子慢慢剝著一顆核桃,聞動作不停,頭也不抬地反問了一句:“殿下可知,為何用溫水煮青蛙,青蛙至死不跳?”
李承乾一愣,沒明白這突如其來的問題與朝政有何關聯,下意識答道:“因…因水熱得慢,青蛙不覺其變,待察覺時,已無力跳出。”
“正是此理。”趙牧將剝好的核桃仁放入碟中,發出輕響,“惡政積弊,就如同這溫水。其害初時察覺不到,且眾人皆在其中慢慢適應,甚至與之共舞。但待其沸騰便早已深入骨髓,欲掙脫則痛徹心扉,乃至與鍋俱焚!”
說話間,趙牧這才抬起眼,目光清亮地看著李承乾,認真道:“殿下想要去除痼疾,下猛藥固然難受,卻可速效!”
“要行新政,本就需要霹靂手段才行!”
“些許動蕩噪音,也不過是祛疾必經之痛。”
“殿下若因幾聲呻吟便縮手,則朝廷這些痼疾,將與大唐永存。”
“殿下且看,這些奏疏,這些民意,看似洶洶,可有一人敢明反對輪換制本身?”趙牧拿起一顆新核桃,在手中掂了掂,語氣變得輕松了些道,“”無非是暫緩,乞留。這說明什么?”
“說明他們心虛,知道陛下之意不可正面違逆,只能耍些小花招拖延。這說明他們怕了。”
“既然他們怕,殿下又何須懼?”
一席話,如同醍醐灌頂,瞬間驅散了李承乾心中的迷霧和猶豫。
是啊,對方只是在拖延,在制造困難,卻無人敢質疑國策本身。
這恰恰證明了父皇決策的正確和威嚴!
他豁然起身,臉上重新煥發出神采,對著趙牧鄭重一揖。
“多謝趙兄點撥!承乾明白了!”
“而絕非操之過急,乃是正當其時!”
離開山莊時,李承乾的步伐堅定有力。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