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殺招在第二版和第三版。
第二版標題更為直接!
《“萬民傘”下的陰影,某縣士紳操縱民意實錄》。
記者通過暗訪,詳細揭露了某縣一位王姓豪紳如何出資“鼓勵”百姓在挽留書上簽名,如何暗示佃戶“若不簽名恐難續租”,甚至如何買通幾個落魄文人撰寫吹捧政績的詩詞歌賦。
時間,地點,人物,金額,甚至部分談話內容都被披露出來,寫得活靈活現,猶如親見。
文章旁白中更是寫道:“真正的民意,是安居樂業,是吏治清明,而非幾把被精心打造的傘。”
第三版則開辟了“新政問答”專欄。
首期解答了讀者最關心的幾個問題。
“輪換是否會影響地方政務連續性?”
“新官上任如何快速了解民情?”
“審計司是否會監督輪換交接過程?”
回答者署名“觀政郎”,其實就是馬周等人化名,自然回答得有理有據,坦誠客觀,既不回避困難,也提出了解決的思路和朝廷的配套措施,極大增強了說服力。
這期報紙一出,效果立竿見影。
茶樓里,人們議論的風向變了。
“我就說嘛!”
“哪來那么多百姓突然那么念舊官的好,原來是有人背后搞鬼!”
“看看人家報紙上說的,這輪換制確實有道理!”
“老是那幾個人在位子上,容易出問題。”
“這審計司要是真能盯住交接,倒也不用太擔心新官亂來。”
“還是朝廷想的周到!”
“不像這幫殺才,就知道騙人!”
那些被點了名的州縣,地方官和豪強頓時慌了手腳,再也顧不上煽動民意,紛紛忙著撇清關系,原先鬧得沸沸揚揚的“挽留”活動頃刻間煙消云散。
兩儀殿內,李世民仔細翻閱著這期《大唐民報》,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輔機你看,這報紙用好了,還真是勝過十萬雄兵!\"李二對侍立一旁的長孫無忌道:“尤其是這篇文章,析事明理揭露鬼蜮,還能引導輿情,簡直做得漂亮!”
“承乾那邊這次應對得極好啊!”
長孫無忌含笑點頭:“陛下圣明,而太子殿下知人善任,而且如今東宮也多都是些干才,知道輿情如水,疏導勝于封堵。”
“經此一番,輪換制推行,阻力當大減。”
“嘿,還是你會夸人!”李二瞅著長孫無忌,調笑著。
東宮里,李承乾看著民報,心中對趙牧的敬佩又深了一層。
正是趙牧那句順勢而為,讓他想到了利用民報來疏導,而非強壓。
他吩咐馬周:“觀政郎這個欄目要持續辦下去,要多解答百姓關心的問題,要真誠,絕不能糊弄。”
“因為我們要讓天下人都明白!”
“朝廷推行新政最終為的是他們能過得更好!”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