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不精神,這工作還是要抓啊!”
“那是,我們這些人只要在這工作崗位上一天,那本分工作就要抓好。”
“之前,省里就一直在保經濟和保民生之間有所爭議。”
“最后因為這種爭議的存在,沒有形成直接硬性的標準要求,逐漸就演變成了以主政官的意志為標準的施政現象。”
“現在好了,爭議結束,老省長拍的板,誰敢放肆?”
“因此,各位,我看我們只要遵照省政府的指示辦事就是。”
“鄧市長,你說的輕巧,說的好像我們這些市長是一把手一樣。”
“具體執行,我們還是要回去和各自班子里的班長商量、匯報的。”
“那照你這么說,如果你們市的書記有不同意見,你還要打折扣不成?”
“唉,鄧市長,我可沒說這話,我的意思是想搞好一件事,還是要跟自己市里的班長商量、匯報好才行。”
“就像具體情況,還要具體分析不是?”
談起和自己市的書記匯報這件事,一眾市長也是開始考慮起了自己市里的實情。
他們這些市長里,有跟一把手友好共處、協同共贏的,也有關系一般、公事公辦式相處的,更有生出嫌隙、相處不融洽的。
但這些關系的根本還是雙方之間的利益分配問題。
要是你好我好大家好,那自然就是其樂融融,但要是利益沖突,自然也會不是很愉快。
但這時鄭俠文卻是開口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沒什么毛病,但后面要面對的驗收巡查工作也要有心理準備。”
“誰能保證,省里派來的驗收巡視人員都有誰?”
“四不兩直,也許剛好就是老省長親自帶隊視察呢?到那時管你市長也好,書記也罷,怎么?還打不了你的板子不成?”
“之有理,是這個道理。”
其他人聞皆是認同的點了點頭。
說到底,之前的什么疑慮只要去考慮清楚一個權力該優先向誰負責的問題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