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及時識破了少正卯的奸計,立即反駁說:“這太不像話了,三家大夫都是魯國的左右手,難道他們是培養私人勢力的嗎?少正卯明明是在挑撥是非,讓君臣上下互相猜疑怨恨。這種挑撥是非、擾亂國家大事的人應判死罪。”
大臣們覺得孔子的話有些偏激,都紛紛為少正卯說情。
孔子說:“你們怎么知道少正卯的奸詐?他的話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其實都是些壞主意。他的一舉一動,看著令人佩服,其實都是假裝的。像他這種心術不正的虛偽小人,最能夠顛倒是非蠱惑人,非把他殺了不可。”
魯定公最終殺了少正卯。
孔子的弟子子貢事后曾問孔子:“少正卯是魯國的知名人士,先生卻要誅殺他,恐怕得不償失吧?”孔子說:“人有五種惡行,而盜竊還不包括在內:一是通達古今之變卻鋌而走險;二是不走正道而堅持走邪路;三是把荒謬的道理說得頭頭是道;四是知道很多丑惡的事情不揭露;五是依附邪惡并得到恩澤。這五種惡行沾染了一種,就不能避免被君子誅殺,而少正卯是五種惡行都兼而有之,他是小人中的雄杰,豈有不殺之理!”
其實“小人”是沒有明顯標志的,少正卯在魯定公面前還說孔子的好話,贊同他的主張。所以,如果僅想短時間內辨別“小人”是不容易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小人”終究會露出蛛絲馬跡的。從孔子講的五惡與少正卯的所作所為看,“惡人”和“小人”的表現大多有以下幾個特點:
(1)喜歡造謠生事。
他們把造謠生事當成家常便飯一樣,樂此不疲。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惜誹謗別人,詆毀別人的名譽。
(2)喜歡挑撥離間。
他們為了達到謀取個人利益的目的,通常會使用離間法挑撥同事之間的感情,好從中坐收漁利。
(3)擅長拍馬奉承。
這種人嘴甜如蜜,善于恭維別人,拍馬屁,巴結上司,打小報告,無中生有說別人的壞話,容易得到上司的寵愛。
(4)具有勢利眼。
他們對有權有勢的人關懷備至,善于見風使舵,一旦有一天他們發現自己所依附的靠山失去勢力陷入困境,他們就會落井下石,迅速拋棄對方,另尋高枝。
古今中外都是小人最難防。這并不是說小人在實力上有什么超過正人君子的地方,而是小人多是在陰暗角落里干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情。小人表面上做得比“君子”還“君子”,道貌岸然,風度翩翩,暗地里卻做著傷害別人的勾當。
面對小人和惡人,我們絕對不能手下留情。千萬不能以為得饒人處且饒人,養虎為患,因為除惡就是揚善。倘若孔子姑息遷就,讓少正卯等奸詐小人得勢,恐怕他自己也難保不為其所害。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