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會給公司帶來“僧多粥少”的管理困境,從而造成經濟效益短缺,財政支出浪費的現象。
“因人設事”的弊害非常多,最致命的一點是帶來負面效應,從而使公司喪失內部管理機制,出現任人唯親的惡果。
作為企業的一名管理人員,千萬要在“因人設事”與“因事設人”兩方面做出正確的選擇,否則就會使企業喪失發展的活力。
與“因人設事”相對立的是人要因事而設,這是不自明的道理,具體做法是:
(1)各就其位。
事業為本,人才為重,人事兩宜是用人的重要原則。人事兩宜,包括兩個含義。第一,按照需要,量才使用。社會的發展不僅迫切需要各方面的人才,而且也為發揮人才的作用開辟了廣闊的道路。積壓人才,用非所學,不把人才分配到最能發揮其專長的地方去,強人所難,就會影響公司的發展。第二,要了解人,而且要了解得徹底,要有全面的觀點,在使用人才時要職能相稱,量才適用,適才所用。人才是有不同層次和類型的,要做到大材大用,小材小用,使相應的人才處于相應等級崗位,把人的才能、專長與崗位、職務、責任統一起來。
選人用人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全局,教育人們服從需要和分配,而且必須考慮人才的志趣、特長、氣質、能力,做到合理使用,讓每個人去干自己最擅長的工作,為他們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條件和機會,不要強人所難。這樣既能避免大材小用,造成人才有余,浪費人材,也能避免小材大用,耽誤工作。
(2)盡其所長。
高明的老板在管理人才時,總是根據人才的潛能、特長和品德合理地使用他們,分配給人才使用的權力必須足夠使其發揮作用,如果出現錯誤,結合其優勢督促人才合理改進,人才自然會愉快地接受。如果分配給人才的職位,根本不能發揮他們的才能,在這種情況下,人才連適應都來不及,哪里還能做到人盡其才呢?
(3)因人而異。
一方面,用人需根據人才的條件進行安排,人才發揮作用建功立業也同樣需要有客觀條件,條件不具備時,人才即使有比爾·蓋茨、戴爾、楊致遠的能力,也會徒勞而無功,發揮不了作用。另一方面,人才各有不同,有的人善于按老板的意思做事;有的人志在管理好全局,全局管理好了,他就會高興;有的人懂得管理社會事務,懂得什么事現在可以做,什么事將來可以做,善于適可而止,長遠安排……如果能辨別以上各種情況,那么這個管理者才能被稱為伯樂。
管理者要做一個現代的伯樂并不是很難,只要你在人與事的主次上恰當把握,就會做到“因事設人”,而不是“因人設事”。這樣就會使公司形成每個人都能勝任自己的工作,每項工作都有合適的人來完成,從而使每個員工都能快樂地工作,提高公司工作的整體效率。一個公司要充滿生機,前提是人人有其責,事事有人做,時時見效率。而這正是“因事設人”的益處。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