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直截了當地對謝利說:“到微軟來吧,我們不會虧待你的。”
“我能干什么?”謝利答道。
“做我們的司令——總裁。”
謝利一來,就對微軟的人事做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他把鮑默爾提升為負責市場業務的副總裁,更換了事務用品供應商,削減了20的日常費用……
謝利掌管下的微軟在許多地方開始“硬”起來,不過,謝利在微軟的好戲還在后頭。
1983年,為了搶在可視公司之前開發出具有圖形界面功能的軟件,占領應用軟件市場,微軟開始了“視窗”項目,并宣布在1984年底交貨。
誰知,直到1984年過了大半年了,“視窗”軟件仍然沒有開發出來,以致新聞界把“泡泡軟件”的頭銜贈給了“視窗”。
強烈個性的蓋茨憤怒至極。
正在這進退維谷的時候,謝利經過一番仔細調查,找到了病根:除了技術上的難度以外,開發“視窗”的組織和管理十分混亂。謝利又一次大刀闊斧地整頓:更換“視窗”的產品經理,把程序設計高手康森調入研究小組,負責圖形界面的具體設計;至于蓋茨嘛,他“現在的任務”則是集中精力考慮“視窗”的總體框架和發展方向。
謝利的這一番部署切中要害,“視窗”的開發立竿見影,各項工作有條不紊,進展神速。最終在1985年底,微軟向市場推出“視窗”10版,隨后是“視窗”30版。
當然,在兩位助手的幫助下,微軟從1995年8月“視窗”95發布起,正式把微軟推向計算機業的巔峰。而1992年ib
os220銷量僅100萬套,“視窗”30卻達1000萬套。
借助強大的市場優勢和資金實力,微軟屢屢實施“吸功大法”,將許多其他公司創造的新技術、新功能納入自己的產品,尤其是“視窗”之中,使其成為無所不能的百寶箱。這種形勢下,弱小的軟件公司的確無法與微軟一起參與這場游戲。
這就是偉大的微軟!
企業要用好人不易,其中學問不少,但比爾·蓋茨掌握了。
漢森雖然不會發明軟件,但他有將軟件送到全世界的思路,有思路才會有出路。
在大家不知所措的時候,正是謝利“找到了病根”,其實就是找到了可以讓“視窗”早點露面的人。還有一點,謝利敢于給蓋茨派活,讓他集中精力考慮“視窗”的總體框架和發展方向,而別的則由自己攬下。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