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強學強教
墨子認為,既然學是為義,教也是為義,那么做學生的就必須強學,做教師的就必須強教。對于強學強教的意義,墨子在《貴義》篇曾說過一段比較概括的話:“嘿(默)則思,則誨,動則事。使三者代御,必為圣人。”“嘿(默)則思”屬學,“則誨”屬教。整句話的意思是,沉默的時候就自己思考,講話的時候就教誨別人,行動的時候一定符合義。做到了這三點,就可以成為圣人了。這是墨子強學強教的心得,也是他自覺遵循的行為準則。
2.因材施教
墨子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因人、因時、因事、因地的不同,而施予不同的教育。他要求弟子“能談辯者談辯、能說書者說書、能從事者從事”。墨子因材施教的方法表現在:根據教育對象的特長、愛好、性格的差異,施予不同的教育內容;根據教育對象的天賦資質或才能高低,予以不同的要求標準。墨子能夠認識到弟子們的才資有不同并實施相應之教,這是他長期從事教育活動的結果。
3.學思并重,提倡實踐力行
墨子在教學中很注重學思的結合,他認為在學習時,不但要知其然,更要認真地思考其所以然。在《墨子》書中,有許多“是故何也”“何以為”“何以知之”“何自”等關于究其所以然的記載。就是要求弟子們開動腦筋,多加思考,注意學思并重。墨家是一個主張力行的學派,墨子論學更是著重實踐力行,提出“以行為本”
“士雖有學,而行為本”(《墨子·修身》)等實踐性的原則。
墨子認為,出必定守信用,行為必定要果斷,使行一致就像與符節相合一樣,不能只說不做。他堅決反對僅停留于談而不務實際。一個人說話,要是能夠改善自己的行為,就不妨常說,如果不能改善自己的行為,就不必說,因為白費口舌,是無用的。
墨子是偉大的教育改革家,善于獨立思考,長于發現問題,敢于革弊立新,創立代表“農與工肆之人”利益的墨家學派,并在教育目的與方針、教學方法與內容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