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虛是學習的重要法門
原文助之思慮者眾,則其談謀度速得矣;助之動作者眾,則其舉事速成矣。(《墨子·尚同中》)
大意幫助他思索考慮的人眾多,那他所謀劃的計劃很快就能實現;幫助他行動的人眾多,那他所要成就的事業很快就能成功。
尚同,即上同,就是強調居在下位的人,其思想、認識、論以及行為要向上統一于居于上位的人。里統一于里長,鄉統一于鄉長,國統一于國君,天下統一于天子。小到一里,大到天下,人們的意見都要統一于他們的長官,直到天子上統一于“天”,從而統一全體人民的思想和行為。墨子認為,只有尚同,才能使國家避免產生混亂,達到治理的目的。墨子同時還提出,上級長官必須是經過選拔的“仁人”“賢君”,上同于他們也并不意味著他們可以獨斷專行,他們必須要聽取人們的反映,做到詳細了解下情。當上級長官自己有過錯時,一定要聽取下面人的勸諫,也就是說,上下雙方的作用是相互的,而不是單方面的。最終,天子就必須向上服從于“天”,必須上同于天的意志,即“為萬民興利除害,富貧眾寡,安危治亂”,這樣就使各級長官乃至天子受有一定的約束。這表明,墨子所主張的“尚同說”有十分積極的進步意義。
“助之思慮者眾,則其談謀度速得矣;助之動作者眾,則其舉事速成矣。”這句名雖然是針對上級長官而的,但也同樣適用于我們普通人。任何人都有缺點,也有優點,正所謂“人無完人”。一個人要想最快地取得成功,那最好的心態就謙虛,聽取他人的意見。“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做學問也是同樣,孔子有:不恥下問。說的正是要謙虛。謙虛謹慎是成功人士必備的品格,具有這種品格的人,在待人接物時能溫和有禮、平易近人、尊重他人,善于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能虛心求教,取長補短。對待自己有自知之明,在成績面前不居功自傲;在缺點和錯誤面前不文過飾非,能主動采取措施進行改正。
謙虛謹慎永遠是一個人建功立業的前提和基礎。
不論你從事何種職業,擔任什么職務,只有謙虛謹慎,才能保持不斷進取的精神,才能增長更多的知識和才干,因為謙虛謹慎的品格能夠幫助你看到自己的差距。永不自滿、不斷前進,可以使人能冷靜地傾聽他人的意見和批評,謹慎從事。否則,驕傲自大,滿足現狀,停步不前,主觀武斷,輕者使工作受到損失,重者會使事業半途而廢。
具有謙虛謹慎品格的人不喜歡裝模作樣、擺架子、盛氣凌人,而能夠虛心向群眾學習,了解群眾的情況。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杰斐遜指出:“每個人都是你的老師。”杰斐遜出身貴族,他的父親曾經是軍中的上將,母親是名門之后。當時的貴族除了發號施令以外,很少與平民百姓交往,他們看不起平民百姓。然而,杰斐遜沒有遺傳這些貴族階層的惡習,而是主動與各階層人士交往。他的朋友中當然不乏社會名流,但更多的是普通的園丁、仆人、農民或者是貧窮的工人。他善于向各種人學習,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有一次,他和法國偉人拉法耶特說:你必須像我一樣到民眾家去走一走,看一看他們的菜碗,嘗一嘗他們吃的面包,只要你這樣做了的話,你就會了解到民眾不滿的原因,并會懂得正在醞釀的法國革命的意義了。由于他作風扎實,深入實際,他雖高居總統寶座,卻很清楚民眾究竟在想什么,他們到底需要什么。這樣,他在密切群眾關系的基礎上,為民服務,為國操勞,成為一代偉人。
謙虛謹慎的品格,還能使一個人面對成功、榮譽時不驕傲,把它視為一種激勵自己繼續前進的力量,而不會陷在榮譽和成功的喜悅中不能自拔,把榮譽當成包袱背起來,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不再進取。居里夫人以她謙虛謹慎的品格和卓越的成就獲得了世人的稱贊,她對榮譽的特殊見解,使很多喜歡居功自傲、淺嘗輒止的人汗顏不已。也正因為她的高尚品格的影響,以后她的女兒也踏上了科學研究之路,并再次獲得了諾貝爾獎,成為令人敬仰的兩代人三次獲諾貝爾獎的家庭。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