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發現海嬰從小就對理工方面的知識有興趣,就買了一套木工工具的玩具給海嬰。小海嬰如獲至寶,常常用它敲敲打打,那認真的神態,就好像是一個小工程師在蓋房子。
有一次,魯迅的好友瞿秋白(當時化名何凝)夫婦送給海嬰一套蘇聯產的兒童玩具,是一種類似積木的鐵制玩具,有上百個金屬零件,可以組裝出各種各樣的玩意兒,小到簡單的翹翹板,大到復雜的起重機、飛機等。
瞿秋白的夫人還用娟秀的筆體,在玩具盒上寫明玩具的所有零部件,以及如何玩法。魯迅就慎重地告訴小海嬰:“這是何叔叔、何叔母從蘇聯帶給你的,你可要格外愛惜。”
小海嬰從此迷上了“積鐵”,常常一玩就是半天。從玩“積鐵”開始,他迷上了理工技術,以至于小小年紀就能拆鐘表、修鎖、裝礦石收音機了。
后來,海嬰長大后,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上海南洋無線電工專業學校,從此走上了專修物理科學的道路。
在今天,不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的父母大有人在,要知道,這樣的父母是沒有童心的父母,盡管他們是為了孩子著想,但卻很難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在家里打開電視機,父母最想看電視連續劇,而孩子的最愛卻是卡通片,但是,這時如果父母與孩子不協調各自的情趣,父母不做妥協讓步的話,那么,就很可能難以利用卡通片這種孩子喜歡的方式對他進行相應的教育了。
一場大雪后,孩子想和小朋友去打雪仗,可是媽媽怕孩子凍壞了,就不讓他出去,把他關在屋子里。任憑孩子苦苦哀求:“媽媽,你就讓我玩一會兒吧,我玩一會兒就回來。”可是媽媽卻說:“外面天氣太冷了,會著涼感冒的。他們都比你大,會欺負你。你有這么多的玩具,在家自己玩多好啊!”孩子委屈地哭了,他想:這么一個小天地怎么能與小伙伴打雪仗相比呢?這也是父母不理解孩子內心世界的典型例子。
孩子的內心世界是復雜的、敏感的,父母應該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理解他,要知道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會有自己的思想。父母除了滿足孩子日常的生活需要外,還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和理解,要努力探索孩子的內心世界,找到不同的方法引導他,以便能夠讓他更加健康地成長。
教子點睛:
作為父母,只要真正能夠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關注孩子的童心和童趣,并以此心境為出發點去接觸孩子、理解孩子,就一定會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就會找到打開孩子心靈大門的鑰匙。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