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他還要問孩子:原本是怎樣想的,究竟想清楚了沒有?為什么表達不出來?怎樣才能把要說的意思說明白?有時候,至善他們讓父親指出了可笑的錯誤,孩子們就盡情地笑起來。每改完一段,父親就朗誦一遍,看語氣是不是順暢,孩子們也就跟著父親默誦。
父親訓練很嚴格,但又很生動活潑,孩子十分喜歡,感覺不到枯燥、乏味。葉圣陶從來不出題目,逼著讓孩子們去寫。至于寫什么,完全由孩子自己決定。不過,他有個要求,即使是練習,也應該寫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孩子們按照父親的要求去做,感覺可以寫的東西的確很多,根本不需要胡編亂造,寫出來的東西不會雷同,甚至還會有一些新意。葉圣陶看了孩子們寫的東西,總是很欣賞,就鼓勵他們繼續寫。
一年下來,三個孩子寫的稿子已經是厚厚的一摞。葉圣陶幾個的朋友從雜志上看到孩子們的文章,就建議他們說:“你們兄妹三個應該合起來出一本集子。”三個孩子想,正好學校里的同學喜歡傳看這種集子。于是,他們就把存稿編排了一下,請父親又看了一遍,刪去若干篇,編成了一本集子。葉圣陶替他們的這第一本文集題了書名,叫做《花萼》。
葉圣陶教孩子在寫作時一定要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實際上,他是在教育孩子如何做一個有個性、有勇氣和有膽量的人。
在現實生活中,父母常常喜歡代替孩子做事,時時處處表現父母行,而不是鼓勵孩子自己做事,讓孩子證明自己行,這就在無意中剝奪了孩子從失敗中獲得經驗的機會,也就無意中剝奪了讓他證明自己能力的機會。當然,孩子也就不可能有什么真情實感可以表達了。
教子點睛:
在孩子人生成長的舞臺上,父母到底應該扮演一個什么角色?一個人生指導者,一個讓孩子真正學會他需要的東西的人生指導者。當然,在指導之余,還應該做一回孩子忠實的觀眾,為孩子的成功喝彩,這才是成功父母應盡的責任。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