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一吟在《回憶我的父親豐子愷》中這樣寫道:
失去父親后,我好比失去了一棵庇護自己的大樹,從此必須自己另栽樹苗。于是,與外界打交道的機會越來越多了。只有在這時候,我才體味到父親對我潛移默化的影響,才認識到父親的許多優點,才理解到我們從他身上受了哪些教育。
豐子愷凡事都率先垂范,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在率先垂范的同時,也把做人處事的道理都傳輸給了孩子。
馬克思曾說:“你可以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影響孩子,可最好的方式還是你的行動。”孔子也曾說:“欲教子先正其身。”孩子生下來時就像一張白紙,他身邊最親近的人的一舉一動,都會在他的腦海留下深深的印記。無論舉動是好是壞,都會給孩子一種示范作用,好舉動好示范,壞舉動壞示范,正所謂“習于善則善,習于惡則惡”。
日本著名教育家井深大認為,父母的行是子女最好的教材,一流的父母造就一流的孩子;要讓孩子進“一流”幼兒園和“一流”學校,但更重要的是必須要使孩子在“一流”家庭里接受熏陶。孩子天性好模仿,這就要求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舉止,要懂得并做到率先垂范,讓孩子在父母的潛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教子點睛:
對孩子來說,父母本身是一種教育因素,這種因素對孩子的影響往往是在無意之中發揮的,但這種影響作用也是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的。所以,要想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最為重要的事就是父母要做到率先垂范。從某種意義上說,父母的率先垂范本身就是一種教育藝術,是最重要、最高超的教育藝術。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