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尊重孩子的自由方面,王則敏做得很徹底。他為孩子買書,都是先征詢孩子的意見,也就是說,他買給孩子的書都是孩子自己挑的,他從來不對孩子這樣說:“王乃慶!這本書很好,你要看!”“王乃慶!這本書對你很有幫助,你必須看!”事實上,孩子對他自己選的書接受度都很高,可能高達80%,而對父母選給他看的書,孩子的接受度就差得多了。
王則敏認為,孩子也有自己的喜好,這不能忽略!其實,不只是讀書,他覺得無論做什么事情,最好都能完全按照孩子的興趣,讓他自由發展。所以,他常告訴自己,千萬不要以自己的想法來左右兒女的想法。
其實,不阻礙孩子的自然成長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也就是給孩子自由,但說到給孩子自由,很多父母就會大驚失色。著名幼教專家孫瑞雪在《愛和自由》一書中說過:“我們從未有過自由發展我們潛在能力的機會,我們就會根深蒂固地形成自由是有害的、兒童需要成人管教的意識心態。”
另外,很多父母對自由有誤解,自由并不是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也不是讓孩子為所欲為,這里所說的“自由”是建立在尊重孩子發展客觀規律上的:當孩子需要自我發展時,一定不要阻礙他;當孩子探索時,一定不要打斷他;當孩子提出要求時,一定要給他自己選擇的機會…
教子點睛:
當父母給予孩子自由和信任時,孩子就是自己行為的主人,就能夠輕松地控制自己,就會發展自己獨立的人格,從而發展出自由的思維,擁有自信心和責任感,在內心深處形成自律。父母應該明白,孩子真正的自律品質不是來自于父母嚴加控制和懲罰,而是來自于父母給予的尊重和自由。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