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即教育
王則敏認為,家庭教育的涵蓋面很廣,影響也很大,做好家庭教育的第一步是“以身作則”,也就是說必須從自我教育著手。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不喜歡讀書,老愛看電視,可是卻忘了檢討自己也是一天到晚守在電視機面前。
在對孩子的教育上,王則敏堅信,日常生活就是教育。
生活教育方面,他個人非常重視“誠實”這個準則,最忌諱孩子有撒謊、偷竊的行為,尤其常教育王乃慶形成“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不能拿”這個觀念。
有一次,王則敏和妻子帶著王乃慶到他們家附近的一家商店去買東西。這家商店和他們很熟,尤其是在王乃慶上了報紙后,更是每個人都認識他。
通常,王乃慶到這里來都是看到喜歡的東西就拿下來,由他媽媽付賬。那一天,王則敏沒有進去,坐在車子里等他們,結果王乃慶一進去就發現了一種新出來的棒棒冰,他拿了馬上就跑出來:“爸爸!爸爸!你看!這好漂亮!”
這一高興,就把付錢的事給忘了,后來他媽媽上車才發現:“唉呀!王乃慶手上的東西沒有付錢呢!”
第二天,他媽媽特地帶了王乃慶到那家店去,把錢付給人家,并且說明原因。
當然,王則敏不會認為這是王乃慶“不誠實”或“偷竊”,因為孩子還小,不懂事。可是他認為,如果父母不重視它,不借這個機會教育孩子,甚至不處理或認為占了便宜,那么,這可能就是孩子染上偷竊惡習的前兆。
在時間觀念方面,王則敏個人非常守時,與別人約會從不遲到。為了培養王乃慶的時間觀念,王則敏特別為他買了一只表。買這只表,王則敏非常挑剔,挑剔的不是價錢或美觀問題,而是它的教育意義。他希望買一個有三根指針,而且有12個阿拉伯數字的“標準表”!為此,他跑了大半個臺北市。因為他認為,數字電子表無法讓孩子真正了解時間的意義,也無法讓孩子明白時與分、分與秒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