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學會學習
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說過,真正的學習是培養自己在沒有路牌的地方也能有走路的能力,也就是培養學習的能力。
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很多能力,比如,課前預習的能力、課堂聽課的能力、課堂筆記的能力、課后復習的能力、作業解題的能力、動手實驗的能力、應對考試的能力、信息獲取的能力、時間管理的能力、記憶的能力、語表達的能力、思維的能力、自學的能力、創新的能力、自我調節的能力,等等。
司有和認為,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可以教給孩子學習方法,以此來培養他的學習能力。對此,司有和并不是一開始就很明確。剛開始的時候,司有和以為自己是大學老師,孩子不過是個中小學生,還會有什么回答不了的問題嗎?
一天,兒子問司有和:“爸爸,這道應用題怎么做?”司有和一看,原來是一道工程題。題目說:“有一條馬路,甲隊要巧天修完,乙隊要12天修完,現在甲隊修了5天后由乙隊去修,問兩隊共多少天可以修完?”司有和按題意一步一步寫出算式,寫一步,說一句,兒子“嗯”一聲,寫完算式,兒子高高興興地抄在本子上,作業也就完成了。
可是,問題很快就發生了。前幾天曾問過的同類習題又不會做了。這是怎么回事呢?
司有和這才明白,一道題,如果把答案直接告訴孩子,孩子沒有經過一個思考過程,接受的只是現成的結論,并沒有真正理解,所以印象不深,記不住,不能鞏固加深印象。所以,應該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孩子,讓他掌握。于是,司有和改變了輔導的方式。
比如算術問題,司有和采用反問法,啟發孩子思考,由孩子自己回答。孩子光“嗯”一聲不行,要講出道理來。提的問題逐漸向計算的結果靠近,以至于最后讓孩子自己豁然開朗,明白解答方法,并自己列出算式來。經過這樣不斷地訓練,培養了孩子學習的能力,讓孩子掌握了解題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