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告要想獲得成功,必須了解真實情況,不要捕風捉影。只有了解了事實,你才能清楚地判斷是否有必要提出忠告,提出忠告的角度怎么選擇,忠告以后會有怎樣的效果。如果你是公司的一名職員,對公司的計劃背景缺乏了解時就對其提出自己的看法,是不可能獲得領導的信賴的。相反,他會認為你思考問題不夠周到。不了解朋友的意圖,就對他的行為妄加非議,他會認為你對他沒有盡一個朋友的責任。
憑借聽到的信息忠告別人,容易引起誤解。這時補救的辦法是與他溝通,聽聽他怎么說,等了解清楚事實之后再想辦法消除誤解。
3.選擇措辭
掌握了事實真相和對方的心理,就該拿出勇氣來忠告,指出他應該改善的錯處。當然要注意你的措辭,否則就容易得罪人。
“你的想法完全錯了”,
“你就是笨”,
“這樣太可笑了……”諸如此類的措辭永遠都是失敗的,很可能傷害對方。以懇切的忠告作為幫助對方進步的手段,能夠很快地獲得愉快的人際關系。
4.注意場合
要注意,提出忠告切忌在大庭廣眾之下。因為提出忠告的時候必然涉及他人的短處,觸動他人的傷疤,而每個人都有自尊心,被當眾揭短時,很容易下不了臺,從而很容易產生抵觸情緒。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你是善意的,他也會認為你是在故意讓他當眾出洋相。
5.把握時機
在當事人感情沖動的時候不適合提出忠告。因為在他沖動的時候,理智起不到半點作用,他也判斷不清你的用意。這時提出忠告,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火上澆油。
6.簡潔而突出重點
提出忠告的時候,要注意簡潔中肯,按照“一時一事”的原則。若是再加上對方過去的缺失,予以責備,當然會引起對方的反感,不理睬你的好心了。所以要掌握重點,不要隨便提及其他的事情是很重要的方法。
7.留有余地
在提出忠告的時候要給對方留有余地,不要把他指責得一無是處,否則很容易引起他的逆反心理,生發出“既然我已經這樣了,那就干脆一錯到底”,這樣反而不如不提忠告。必要的時候可以多列舉對方的一些優點,比如,你可以這樣說:“你平時工作努力,表現積極,唯一的缺點就是想問題的時候稍微草率了一點,如果你思考問題再慎重些,就很有前途了。”用這種口氣跟他說話,他會備受鼓舞,很容易地接受你的忠告。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得到別人的安慰,反過來,我們也要懂得怎樣去安慰他人。要有安慰他人是自己應盡的義務之心。
安慰他人首先要有真切的同情心,因為同情是安慰他人的基礎。所謂“同情”,就是要有共同的感情。所以,如果你要安慰別人,就先要了解他的整個思想、心理過程及具體困難,然后再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并適當地提出一些解決困難的具體辦法。其次,安慰的目的是為了啟發他人自我解脫,所以安慰時應緊緊圍繞這個中心,來啟發對方“想開一點”。人在遭受打擊時,往往會有一種孤獨、苦悶、消沉的感覺,想問題也容易鉆“牛角尖”,片面地擴大其消極方面,難以體會到事物的積極意義。這時,迫切需要安慰和啟發,使其從苦悶中解脫出來,看到積極方面。
說“忠”要講技巧,安慰他人,也要講究藝術、講究技巧,以免給他人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1.選取恰當的時機
安慰人是要講究一定的時機的,時機恰當,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比如對喪親者的安慰,就是當你一聽到消息,就應該立刻出現在喪親者的面前。你及時出現在他的面前,就表明了你對他的關心和思念。而這種關心和思念,正好填補了他心靈上的空缺,安撫了他感情上的傷痕。
再如,當得知你的朋友失戀的消息時,你也應該立即趕到朋友面前。見面后,不要馬上問他(她)是怎么回事,而是要任憑他(她)宣泄自己的感情。一個人在內心痛苦時,總愿意在親友面前宣泄自己的情緒,或借酒澆愁,或痛哭流涕,或喃喃自語。待他(她)宣泄完,內心稍平靜后,你安慰的話才能發生作用。
2.從側面去寬慰別人
安慰的話有時要委婉含蓄,尤其面對喪親者,最好的方法是不要提及死者,以免又撩起對方的傷痛。從側面去寬慰別人,有時會達到更好的效果。比如你去安慰一個病人,就不要直接問病人關于他詳細的病狀和調治的方法,這些他也許多次對人講過了,如果你還嘮叨個不停,就等于騷擾病人了。給他講點有趣的新聞和他所關注的事情,效果會更好。
3.在安慰中給予鼓勵
有位文科大學生畢業后自己去闖蕩,但一年多時間過去了,工作仍無著落,于是整天在家唉聲嘆氣。面對沮喪的兒子,父親語重心長地安慰他說:
“對你現在的心情,我們做父母的是非常理解的,我們也為你的前途擔憂,但我們更相信你的能力。社會是個大課堂,盡管你一進入這個社會就碰了壁,但你并不是個失敗者。你從這個大課堂里學到了學校學不到的東西——毅力的培養。我們相信你不會被眼前的困難所嚇倒,你一定能找到自己稱心如意的工作的。”一席話鼓舞了兒子的斗志,他最終找到了滿意的工作。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