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可以獲得尊重
原文美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老子·》)
大意美好的語可取得別人尊重,美好的行為可以被人看重。
我們從人際交往來看,美好的語,確實可以讓人敬重。有的人因為品德高尚而被人看重,所以他說出來的“美”“嘉”也使人喜愛,也受人敬重。
唐代名臣魏徵是一個敢于向唐太宗李世民進諫的人,他的“美”不僅博得了當時人的尊重,而且也博得了一代代后人的敬重。
他寫了一篇《諫太宗十思疏》向唐太宗李世民提出思知足、思知止、思謙沖等“十思”的建議;還向唐太宗進諫過一篇美文,叫《十漸不克終疏》。貞觀十三年,魏徵看到唐太宗奢侈放縱,恐怕他不能堅持清廉到底,就上了奏章。他向唐太宗指出有十個方面“漸不克終”,漸就是漸漸,克就是能夠,意思是原來做得不錯的,現在時間一長,漸漸不能堅持到底了,所以要提醒一下了。
據說唐太宗看過以后感嘆說:“人臣事主,順旨甚易,忤情尤難,公作朕耳目股肱,常論思獻納。朕今聞過能改,庶幾克終善事。若違此,更何顏與公相見,復欲何方以理天下?自得公疏,反復研尋,深覺詞強理直,遂列為屏障,朝夕瞻仰。又錄付史司,冀千載之下,識君臣之義。乃賜征黃金十斤,廄馬二匹。”(《貞觀政要》)唐太宗不僅感動了,賞賜了,而且寫在屏障上,朝夕可以看到,提醒自己,又錄下來存檔,成為歷史文獻,教育后代。確實,“十漸不克終”和“十思”是吻合的,這兩者雖然是針對唐太宗來說的,但是細細想來,一直到現在還是有閱讀的價值,對于每個人來說,不就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