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植桐看來,這個年代的人,有三次關系著一生的挑戰,第一個是投胎,不一定是大富大貴,起碼得成份好;第二個是高考,能獲取一張往上遷越的門票;第三個就是工作分配了。
好城市的工作機會總是有限的,總歸有人要去偏遠的地方,這一去大概率就是一輩子。
雖然很多人嘴上都說著“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服從分配”,但又有幾個真的甘愿如此呢?
下午有一節體育課,操場后面的墻上還刷著“為祖國健康的工作五十年”的口號,但自打去年體育放松了要求后,今年就沒有再嚴起來。
很多事情就是這樣,跟一陣風似的,風起時轟轟烈烈,風停了也就了無痕跡,只剩一些閑碎語。
一番基本的運動后,體育老師就讓學生們自由活動起來。
有些選擇蹲路邊看書,有些選擇單杠、跳遠等不怎么劇烈的運動彰顯自己,試圖引起女生的青睞。
唐植桐沒有看書,也沒有運動,選擇蹲在一旁看著這幫青年男女。
來大學也有半年多了,各大學的情況已經被男生摸了個遍。
在這片大學中,郵電學院女生比例算是高的,男女31的樣子,其他大學不少都是百分之幾,競爭很激烈,所以偶爾也有其他大學學生打著組織“老鄉會”的名義來郵電學院結識女生。
雖然這也是拓展人際關系的一種手段,但唐植桐從來不參,能把目前的人際關系維護好就行了,沒必要刻意的去擴大,反正自個也沒啥野心。
唐植桐還沒等下課就溜了,在操場看別人散發荷爾蒙,還不如去找小王同學聊聊天呢。
騎著車進入新街口后,唐植桐聽到了一陣令人頭皮略微發麻的“嗡嗡”聲,遂停下了車。
這種嗡嗡聲是剃頭匠專用的攬客響器“喚頭”發出的聲音,自打合營后,這種嗡嗡聲就少了很多。
“師傅,理個發什么價?”唐植桐停到理發師傅旁邊,和氣的問道。
“承惠,六毛。”剃頭匠見唐植桐開口相問,滿臉堆笑,客氣的不得了。
“全套?”六毛錢不算便宜,這年頭街邊理發店成年人理發的價格不會高于四毛,還負責給洗頭,四聯牌子那么硬,也不過八毛。
“一看您就是個懂行的,全套。”剃頭匠年紀雖大,但腰微弓,開口必稱您。
“得嘞,那麻煩您了。”唐植桐覺得這個價格還行,看著時間還早,就決定體驗一把。
剃頭匠是四九城對理發師的稱呼,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被稱作“櫛工”,那時候櫛工并不剃頭,主要做發型、剔面,有點發型師的意思。
宋朝的理發師改稱“鑷工”或“刀鑷手”,主要工作是為顧客拔除臉頰上的毫毛,據《貴耳集》記載,秦檜有次理完發問多少錢,鑷工說兩文錢,秦檜由于很滿意,“以五千當二錢犒之”。
明清時期剃頭風俗流行,理發師就成了剃頭匠,一些大戶人家有固定的剃頭匠,每個月定期上門服務。
建國后,部分剃頭匠參與了合營,由于審美因素的變遷,雖然手藝活還在,但要不上什么價。
不過,可千萬不能小瞧剃頭匠,有些手藝好的師傅,還能治一些崴腳、落枕、脫臼的骨科病癥,活脫脫的一人多能。
唐植桐小的時候見過剃頭匠出入老萬家,也見過挑個擔子走街串巷的,由于每個剃頭匠的手藝參差不齊,價格也兩般三樣,有的人只能做理發,有的人就敢接全套。
理發就是字面意思,全套是除了理發外,還包括掏耳朵、剪鼻毛、清眼目、修整胡須和頭、面、頸肩部的按摩。
“好嘞!您坐好。”剃頭匠年紀不小,有著刻在骨子里的老式做派,放下剃頭擔子,解下小板凳,先讓唐植桐坐下。
老話都說“剃頭挑子一頭熱”,那是因為剃頭匠的挑子一頭是紅漆長方凳,是涼的一頭;另一頭是個長圓籠,里面放一小火爐,是熱的一頭。
紅漆長方凳凳腿間夾置三個抽屜:最上一個是放錢的,錢是從凳面上開的小長方孔里塞進去的,第二、三個抽屜分別放置圍布、刀、剪之類工具。
小火爐上面放置一個大沿的黃銅盆,水總保持著一定熱度,一般來說在戶外不是洗頭用的,而是熱毛巾用的,用熱毛巾給客人捂一下胡須,能有更好的剃須體驗。
“師傅,能看看您吃飯的家伙嗎?”唐植桐沒有立馬坐下,而是趁剃頭匠收拾爐子的時候,想拿著“喚頭”玩一下。
理發是“八不語”之一,剃頭匠走街串巷從來不會開口,都是用“喚頭”來招攬客戶。
喚頭很簡單,是由一根音叉及鐵棒組成。
“您隨意。”剃頭匠很好說話的樣子,收拾好爐子,又從凳腿下的抽屜里掏出工具。
唐植桐在得了剃頭匠的允許,將“喚頭”拿在手中,一手拿鐵叉底部,一手將鐵棍插入鐵叉中間,從下往上這么一挑!
令人頭皮發麻的“嗡嗡”聲再次傳來,震得拿鐵叉的手癢癢的。
唐植桐體驗了一把,心滿意足的將“喚頭”放下,自己坐在凳子上,準備接受理發服務。
唐植桐上一次理發是谷漫蒼操刀的,技術也就那樣,現在已經有些長了,但谷漫蒼的小攤一直沒有支起來的意思,可能是想等二月二吧。
一個全套下來,大概個把鐘頭,唐植桐那叫一個舒坦,六毛錢物有所值!
唐植桐照照鏡子,非常滿意,很想跟師傅留個聯系方式,讓他定期給自己上門,想想還是算了。
這年頭除了一些有家底的遺老遺少,不少高級領導也享受理發師上門服務,小老百姓嘛,還是不要這么高調的好。
不過等改開就好,提供上門服務的托尼老師大幅度增加,不過費用也是真的高,大部分都是以“千”為單位,一般小老百姓用不起,用得起的大部分也不是花自己錢……
在去接小王同學的路上,唐植桐抬頭看了看天,晴空萬里,一點要下雨的意思都沒有,都說春雨貴如油,看來今年的油價要漲上天啊!
(本章完)_c